正文

二等:攝影家(俗稱“大師”)(2)

在鏡頭背后假裝大師 作者:張滇


李少白的風光人文照片讓人身臨其境地看到漂亮的風物;盧廣的環(huán)境污染照片直擊人們的內(nèi)心,讓人反思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問題;陳曼的大美女們時時提醒著,原來女人可以那么妖冶香艷......相比之下,很多藝術(shù)家的作品反倒好像就沒什么用,甚至不知所云不是嗎......

能成為攝影家的人也不多。俺估計,咱國內(nèi),頂破天也就幾百個。算下來,平均每個省也就有那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的樣子。

攝影家是絕大多數(shù)攝影愛好者的YY對象。成為攝影家,一方面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對社會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攝影工作而獲得廣泛的社會肯定—賺錢、出名,既有高手功力,又能揚名四海。俺也認為,做攝影家夢比做攝影藝術(shù)家夢來得更可愛。橫豎是做夢,還不撿個好的來做啊!攝影家們的名氣和收入多半比攝影藝術(shù)家們來得大、來得多,何況藝術(shù)家還那么蹊蹺、藝術(shù)攝影還那么不可捉摸!

攝影家的路,一眼能看得比較清楚。也很難,也非常需要機會和運氣。但是,顯然,如果自己奮力狂搞的話,成功的希望比當個攝影藝術(shù)家可大多了。藝術(shù)家要求一種說不清楚的、沒邏輯的所謂天賦,那興許是極高的過人的智商,也興許就是某種變態(tài)的性格或者心態(tài),總之神秘得很,沒邏輯可循,甚至還要靠遺傳基因。而成為攝影家的邏輯可分明多了,那些照片也都實在得很呢。

那么,怎么奔向攝影家?

嗯,要求看來很多。你先得心態(tài)成熟且了解人性,要不然你都不會知道什么內(nèi)容能給人帶來感動。你還得有積極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和練達的溝通能力,不然你就不容易獲得各種資源的配合。你當然還得有強壯的身體、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品質(zhì),不然你很可能在半路上累趴下。在有些領(lǐng)域,恐怕你還得先變成“行業(yè)專家”,比方說,奚志農(nóng)要是不了解動物習性的話,那恐怕什么也拍不著。老話怎么說來著?攝影的功夫都在畫外(難不成你還幼稚到以為攝影就只是舉起相機對著個啥摁一下的事兒嗎)。這些個能耐,看上去都不是硬性條件,卻每一項都在節(jié)骨眼兒上。不過,有些個能耐恐怕未必是能“練”得出來的,那需要感悟、思考以及人生閱歷,在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老天爺對你的安排,比如你的敏銳、你的際遇、你的悟性......

好吧,至少有一項是硬性條件,是無論如何你必須具備,同時是真能越練越好的:你得非常了解攝影,非常了解你將要面對的拍攝領(lǐng)域。僅僅為這一項,你恐怕就得把自己的時間、精力乃至全身心都傾注進去。你得讓自己的生活被攝影包圍,你得每天都為自己的攝影攢下一點點什么。

從哪兒開始呢?俺個人意見,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讓攝影成為你的生計。你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攝影了。你直接上賽道練,不練也得練。而且,行當里說不定就有各種跟高手切磋過招的機會......相信俺,那一定是你進步最快、最具成長效率的方式。

跟成為攝影藝術(shù)家有些相似的地方是,很可能你已經(jīng)具備了攝影家的水準,卻沒得到攝影家的地位(社會沒認可)??赃昕赃旮沙鰜硪欢炎髌?可就是沒人搭理(興許它們隨便上個雜志就能引起轟動呢)。這種人,俺相信有,在俺同樣對他們也很敬佩的同時,也建議他們努力把成為攝影家的最后那一步跨過去—為自己的作品打開發(fā)布渠道。

成為職業(yè)選手,很可能會對此有幫助,尤其是去個媒體供職之類的。

去做一個職業(yè)選手吧,混進俺定義的三等:職業(yè)攝影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