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赫夫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戀愛卻沒能達到《君子》的標準,只是一個典型的少年戀愛過程,尷尬的追求、片刻的愉悅、偶爾的拒絕、時時的困惑和歡樂,但體現(xiàn)了他對戀愛的強烈興趣。正如布羅菲所說:“赫夫不斷地陷入愛河,如果他沒戀愛,就會覺得少了點兒什么,為此郁郁寡歡?!钡辗蚣{也不是個浪蕩公子,他跟姑娘在一起時往往會尷尬害羞。雖然天資聰穎、性情平和、充滿活力,但他其貌不揚。“他瘦得不成樣子,”小圈子成員之一的賈妮?博爾森說,“這正是他不吸引女孩的原因,女孩要找的是蒂龍?鮑爾那種男人。”但是,正如“古?赫弗”在漫畫自傳里所說:“如果你不跟女的混在一起就找不到樂趣,因此你會痛苦;而你跟女的在一起,但處理不好,她的朋友們就會不樂意。沒有了朋友,你又會痛苦。所以,很顯然,不管怎樣,女人都會給你帶來痛苦。盡管如此,我還是愛她們?!?5
在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赫夫納有了一點性經(jīng)驗。他與幾個女孩在關系穩(wěn)定后發(fā)展到接吻和撫摸,偶爾也會因為做得出格而跟好脾氣的父母發(fā)生沖突。有一次,赫夫納外出約會,凌晨才回家。格倫勃然大怒,沖他怒吼:“你他媽的上哪兒去了?”“這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聽見他罵人?!焙辗蚣{回憶道。還有一次,他和朋友們開車出去玩,他和一個女孩偎依在汽車后排的露天座位上。父親嚴辭警告他,這種行為不能容忍。赫夫納認為:“正因為這種行為不被接受,露天座位才被賦予了某種浪漫的聯(lián)系。”56
童年和少年時期,休?赫夫納沉浸在一個幻想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是他提取了生活中有限的因素創(chuàng)造而成的。情感壓抑的家庭氛圍激發(fā)了他對情感聯(lián)系的向往。在赫夫納家里,維多利亞時期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科學產(chǎn)生了沖突,他既受到了殘余思想的限制,又享受到了呵護和鼓勵的氛圍。在他看來,權威遙遠、抽象和模糊。父母、學校和教堂很少對他進行約束,而他們一旦這樣做,約束的效果往往比較好。
對這個聰明、有靈氣的孩子來說,流行文化就意味著幸福。電影、漫畫、雜志、搖擺樂和舞蹈中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內容,其中,戀愛、歷險和個人的非凡經(jīng)歷是主題。到了十幾歲,他把自己的生活看做電影情節(jié),把自己看做電影人物。他不安分、有野心、沉浸在幻想中,極力尋求情感滿足。和越來越多的人一樣,他覺得自己有權利享受現(xiàn)代美國文化。
當然,關鍵是如何獲得這種滿足。1944年離開高中時代溫暖的蠶繭時,休?赫夫納有一種模糊的希望,希望成為一名漫畫家,或者去雜志社當一名作家。但在這些愿望實現(xiàn)之前,他就被迫面臨了一場國際危機,這場危機影響了所有美國人的生活,即使是中西部城市里那些衣食無憂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