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我與妻兒共進(jìn)午餐時,望著丁氏、卞氏,望著昂兒、丕兒,想到父親、母親,我想我不能茍且偷安、安于現(xiàn)狀,以全國通緝的首要逃犯之身東躲西藏,讓你們替我擔(dān)驚受怕不得安生!是以,我唯有起事一條路—散家資,募義兵,討國賊,伐董卓!父親以為如何?”
“甚好!好男兒當(dāng)做大事,這才像我的兒子!只是……我們曹家兩輩人攢下的家資,再養(yǎng)活一兩輩人是可以的,但要募義兵,起大事,還是嫌少?!?/p>
“請教父親,如何是好?”
“你或可去找一人問問。此間有孝廉叫衛(wèi)弘的,其家巨富,疏財仗義,一擲千金,若得其助,大事可成!”
有的人,仿佛天兵天將,為你下凡人間,埋伏在命運的某個轉(zhuǎn)角,挺身而出,為你助陣—如此之人,我們在事后常心懷感恩,稱之為“貴人”。
衛(wèi)弘正是我命中的貴人。
話說翌日,我便攜重禮去往衛(wèi)府拜見他,剛將姓名報進(jìn)去,便出來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花甲老者,滿面春風(fēng),笑臉相迎,一把拉住我的手,一直將我拉至府內(nèi)客廳,方才抱拳拱手拜道:“英雄大駕光臨,老夫有失遠(yuǎn)迎,罪過罪過!”
我趕忙自謙道:“操殺賊未遂,安敢稱英雄?”
衛(wèi)弘請我入上座,說:“此言差矣!曹公有報國濟(jì)世之心、舍生忘死之舉,便是大英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更何況—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說,我是早有耳聞!”
我抱拳拱手還禮道:“先生過譽!操殺賊不成,反遭其通緝,一路逃亡至此,投靠本家親戚,然殺賊報國拳拳之心未死,素聞先生美名,乃忠義愛國之士,今貿(mào)然登門拜訪,還有大事相求!”
衛(wèi)弘說:“英雄落難,還來看我,是看得起老夫,有事請講!”
我道:“操決心已下,欲募兵起事,討賊報國,無奈家資有限,難成大事,素聞先生家富、疏財仗義,望得先生資助,挽狂瀾于既倒,救社稷于既崩!”
衛(wèi)弘起立,再度抱拳拱手拜我,感慨至涕淚交流:“老夫家財萬貫,用之不盡,膝下無子,留有何用?早有此心,在我生前,捐之于國,無奈上未遇明主,下不見英雄,今日曹公自天而降,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年富力強,胸有大志,精忠報國,令老夫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既然,英雄看得上老夫這點家財,那就全都拿去吧,拯救我大漢!”
我“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行叩首禮,如待父親一般。
朗朗乾坤下,扯一塊白布,書“忠義”二字,成一面大旗,募討賊義兵。
樂進(jìn)來投。
李典來投。
夏侯惇來投。
曹仁、曹洪兄弟引兵千余來助。
袁紹、袁術(shù)率軍三萬前來會盟。
我心振奮,作檄文一篇,慷慨陳詞—
操等謹(jǐn)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此文作罷,我方才意識到:我天生的文采,一直貌似無用,只是為了通達(dá)這寥寥數(shù)語,字字千斤!
一石激起千層浪,待此檄文發(fā)出,各鎮(zhèn)諸侯紛紛起兵響應(yīng):
第一鎮(zhèn),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shù)。
第二鎮(zhèn),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zhèn),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zhèn),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zhèn),河內(nèi)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zhèn),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zhèn),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zhèn),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zhèn),濟(jì)北相鮑信。
第十鎮(zhèn),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zhèn),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zhèn),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zhèn),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zhèn),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zhèn),上黨太守張揚。
第十六鎮(zhèn),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zhèn),祁鄉(xiāng)侯渤海太守袁紹。
星星之火,頓時燎原。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數(shù)萬者,有幾千人,各領(lǐng)文官武將,紛紛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