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圓夢
很早之前鄭永駿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高檔廚師,然后在中國開一家餐廳,讓父母不再勞累。
在鄭永駿的印象中,中國的阿姨對于打開自己的廚房還是很熱情的。來到廣西的時候,每天早晨,鄭永駿都要去菜市場轉(zhuǎn)轉(zhuǎn),看看各個攤位上熱鬧非凡的景象。切肉的師傅刀法又狠又準(zhǔn),砸白果殼的大叔力道精準(zhǔn),殺魚的大媽身手麻利,這一切都讓人驚嘆不已。而且,他們幾乎都能言善道且熱情善良,在得知鄭永駿的來意之后,便不斷為他推薦各種各樣的當(dāng)?shù)厥巢暮筒耸?。并且鄭永駿不費吹灰之力地找到了此行的第一個老師——劉阿姨。她是地地道道的桂林人,這一天正準(zhǔn)備買白果給剛生了寶寶的女兒做一道豬肚白果湯。在征得家人同意之后,她就答應(yīng)了鄭永駿第二天上門學(xué)藝的請求。
這正是鄭永駿所期待的旅行:在最當(dāng)令的季節(jié),到最盛放的產(chǎn)地,從街邊市集到田間地頭,不僅去挖掘當(dāng)?shù)厥巢牡脑队洃?,更要尋找平凡食物背后的有趣?xì)節(jié)和故事。他的這種旅行理念讓旅游衛(wèi)視《行者》欄目的制片人很贊賞,在一次偶遇之后,他獲得了主持《誰借我廚房》的機會。自節(jié)目播出以來,鄭永駿有了不少的關(guān)注者,網(wǎng)友留言說:“看你的《誰借我廚房》,我感到整個大自然都是你的!”像這樣被鄭永駿精彩、獵奇的旅行生活和對美食的飽滿熱情所感染的粉絲比比皆是。
在北京,鄭永駿圓了自己開餐廳的夢。每當(dāng)旅行回來,鄭永駿就把沿途學(xué)會的美食放入菜單。于是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就集中在了這百十平方米的餐廳中,中國的、外國的、各個膚色的人都被吸引了過來,再加上餐廳共有四個房間,鄭永駿便把這個自己廚師生涯中第一間餐廳命名為“肆角餐吧”。正如當(dāng)初Susur Lee大廚對他的建議一樣,經(jīng)過了大量借廚學(xué)藝之旅,加之吸收、融合、創(chuàng)新,鄭永駿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創(chuàng)造出了蘊含多元文化的美食佳釀。
除了做節(jié)目,開餐廳,鄭永駿他一直在和幾個朋友計劃拍一部美食紀(jì)錄片,找?guī)字魂犖檠厝龡l絲綢之路的路線,從中國走到意大利,拍下一路的飲食變化,試著追溯意大利面、比薩等食物的起源,找尋中意兩國美食之間的聯(lián)系。
看著仍然在路上奔波探索不知疲倦的鄭永駿,有人問:“你什么時候愿意真正安定下來呢?”
“等我有了女朋友,也許就不一樣啦,留在哪里做什么,我會讓她選擇。”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