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樹木因風(fēng)拂擺,
樹木卻并未成為風(fēng)。
盡管我們被賦予生命,
我們也并非萬物之源。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生命的元素,是如何賦予個體以生命。
例如,魚兒是如何裝飾了海洋,而事實上,沒有海洋,就沒有魚類。
盡管每一條魚的體內(nèi),都有海的一部;海洋,卻不存在于任何一條魚之內(nèi)。同樣,樹木也無法控制風(fēng)的吹拂,如同魚兒,無法掌控海洋的波動。
這種個體的謙卑感,正可以令人領(lǐng)悟到,靈魂強大的生命力。就像樹木和魚兒一樣,我們對神明的恩賜,沒有絲毫的掌控能力。
個體的心靈,就像魚兒一樣,裝飾了眾靈的海洋,依靠著基本的元素存活。然而,盡管神明的海洋,在每一個靈魂中波動著,卻不會被任何一個靈魂所包涵。
明白了這一點,也許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無論選擇怎樣的視角,冠以怎樣的名字,去解讀靈魂的神跡,有一點卻始終不變:
人類構(gòu)成了上帝的世界,也依靠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而生。而上帝的世界,雖然在每個個體都留有痕跡,卻無法被任何一個生命完全占據(jù)。
如果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就會,邁上自毀的不歸路。因為驕傲和意志,我們徒然地要想掌控力所不及的部分。看似矛盾的是,領(lǐng)悟了靈魂的個體屬性(個體生命相對于生命的海洋)后,我們才會,獲得所有造物的神賜。
如果審視愛的嘗試,我也不得不承認(rèn),在這方面,同樣的模式依然存在——我們所有的熱情與渴望,不都是構(gòu)成大愛海洋的小魚么?
我們不也是,依靠著周遭的愛意,令自己的生命充滿活力么?而愛的海洋,雖然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卻不能被任何一顆心完全占據(jù)。正如耶穌基督的教誨,愛的精華,要比所有心靈所承認(rèn)的,更要偉大。
知道了這個道理,又將如何指點,我們生活中的迷津呢?就個人而言,我只能說,我往往覺得,自己就像風(fēng)中的樹。我們只能聽見,風(fēng)穿過樹木的天籟,我們想要感受上帝,也只能讓自己的靈魂,擁抱生活的風(fēng)吧。
覺醒喜悅
看風(fēng)拂過一棵你熟悉的樹;
直到風(fēng)過,觀察風(fēng)停之后,樹的枝椏依然輕輕擺動;
觀察看似靜止的空氣,其實依舊有微風(fēng)拂過;
冥想,讓相似的靈魂之風(fēng),也在你身心拂過;
呼吸時,感受生命的搖擺,如同微風(fēng)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