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是動漫愛好者,最近又迷上飛機模型的制作,經(jīng)人介紹認(rèn)識了一個叫趙彥的模型高手,兩人一見面就談了起來。
小超:“聽說你是這方面的行家,是嗎?”
趙彥:“也不算吧,只是喜歡玩而已。”
小超:“你做這個多少年了?聽說這行里的有些人很神秘,之前都是專門做飛機的?飛機的原理是不是很復(fù)雜?有沒有什么有意思的事透露一下?”
聽了小超的這幾句話,趙彥的面部表情突然嚴(yán)峻了起來。
“你問這些干什么?我不知道?!?/p>
感到對方有明顯的抵觸心理,小超連忙說道:
“不好意思,我解釋一下,我之所以問你飛機原理的事,是因為我最近在學(xué)著做飛機模型,我朋友沒跟你說?”
趙彥搖搖頭:“他只說你想認(rèn)識我一下,沒說具體是什么原因?!?/p>
“噢,那就是我的不對了,我應(yīng)該提前告訴你我那么問的原因。除了飛機原理,我還想知道咱們國內(nèi)制作飛機模型的整個狀況,經(jīng)費啊,材料源啊等,畢竟我剛接觸這個,這方面的知識還非常缺乏,可以嗎?”
“當(dāng)然啊。你一解釋我就明白了,不然一見面就問我飛機原理什么的,我以為你是間諜呢?!?/p>
“哈哈,我的錯,我的錯。”
小超就犯了只顧問而沒有解釋的錯誤。他的問題讓對方疑慮重重,甚至因為問題的敏感,懷疑他是間諜。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對方的心就會關(guān)閉得更嚴(yán),交流自然無法暢通。在這個過程中,對方還是一副戒備心,沒有把小超當(dāng)真正的朋友,而小超那樣問,也是沒讀懂對方的表現(xiàn)。
不熟悉的人相見,認(rèn)知總需要一個過程,切不可因為想急切了解某些問題而忽視了思想“互通有無”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讓對方對你跟他對話的目的有大概的了解,讓他心中有數(shù),他才會對你的問題予以解答。
從小超一開始的問話到后來對問話予以解釋,我們可以感覺到趙彥內(nèi)心的變化:由陌生到抵觸。如果此時不打消他的防備心理,這樣發(fā)展下去的后果很可能是不歡而散,小超熱情四溢,對方卻一直是冷狀態(tài)。
所以,生活中,當(dāng)我們與某人第一次見面時,不管有多想了解對方,一定不能忽視問話禁語的問題,要耐下心來慢慢訴說,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一些需要解釋的問題之前做出必要解釋,跟對方說明自己這樣問的意圖,這樣才能讓他最大限度地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你也會更加了解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