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話“潮”起來,讓對方印象深刻(2)

名嘴們的說話之道 作者:金川


流行語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征,但它卻并不一定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共同語、規(guī)范語。例如,在香港,人們形容談戀愛,會用“拍拖”;廣東人見人便習慣稱呼為“阿哥”;南京人常用“蓋帽了”來形容事情好到了極點;北京人形容吃喝往往用“撮”……在傳播的過程當中,有些流行語便開始擴大了范圍,比如,“侃”原本是北京人用來形容閑談聊天的詞語,到了現(xiàn)在,其他不少地方也開始使用了,像“沒事我們一道侃侃去”這已經(jīng)成為了非常大眾性的語言。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shù)流行語都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說一定的年齡、文化水平以及職業(yè)等。像“看好”、“看跌”、“看漲”、“滑坡”、“走俏”等詞語在商界運用得很普遍;而“走紅”、“領(lǐng)銜”、“性感”則在演藝圈很流行。大多數(shù)流行語,都是現(xiàn)有詞句的一種比喻、替代以及延伸,舉個例子,知識分子把從商叫做“下?!?,把改行稱為“跳槽”,把撰寫文章、搞創(chuàng)作戲稱為“爬格子”。

流行語往往帶有較強較濃的時代烙印,一定時期內(nèi)的政治色彩、文化特征與生活氣息都被沉淀其中。比如,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妻子時,舊時代用的是“內(nèi)人”、“太太”等詞匯,現(xiàn)代則換成了“愛人”、“那口子”、“另一半”等說法。以前大多用“眉清目秀”來說一個人樣子好、氣質(zhì)佳,到了后來,常用詞匯則變成了“瀟灑”,現(xiàn)在的常用詞則是“帥”、“靚”、“酷”等。

流行語是怎么來的?其實,流行語不是哪位名人或語言學(xué)家創(chuàng)造發(fā)明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別人的言談,并借鑒、發(fā)揮,推陳出新,啟動靈感,隨口說出。平時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搜集、學(xué)習。

——從電視電影里學(xué)。當代影視與人們的生活愈來愈貼近,不少精彩對白、主持人的即興妙語、廣告語的妙趣橫生令人贊嘆不絕,我們可以從中借鑒。比如有人勸朋友去看一個展覽:“去看看吧,據(jù)說相當給力!”這句話中的“給力”就是一個熱門詞語。

——從港臺語言中學(xué)。如“真性格”、“好帥”、“當心公司炒你魷魚”等,很新奇,用語優(yōu)美,不妨一借。

——從流行歌曲中學(xué)。許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們的真情、心聲,而且唱詞通俗,生活氣息濃。某男士談戀愛,剛接觸對方,生怕對方看不中自己的“外相”,靈機一動,說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也很溫柔。”他妙用了趙傳的一首歌名,很快贏得了姑娘的好感。再如“不是我不小心”、“我的未來不是夢”、“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等,結(jié)合講話的場合、語境、心境,信手拈來,適時穿插,一定情趣斐然。

——從報刊用語里學(xué)。如某報上曾有一篇題為《檢察機關(guān)渾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談?wù)咔山杌钣茫c人評論小偷:“他渾身是手,什么都偷?!?/p>

——從方言俚語中學(xué)。方言俚語表達含蓄,俗得夠味,很受人們喜愛。如“磨叨”在北方方言中是費口舌之意,我們也可以拿來運用,如:“還磨叨什么?快走吧。”

當然,運用流行語還必須考慮交談對象的年齡、知識水平以及談話背景。

“流行語”是語言不可或缺的“調(diào)味劑”,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語”,你可以樹立自己說話的風格,有助于你在搞好人際關(guān)系這方面更加如魚得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