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接受采訪,被問到誰是影響自己最大的人,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自己現(xiàn)在的先生。同事朋友都認為我近十年來,分明比過去更可愛,也更漂亮;我自己以為最大的變化還是心態(tài),我的確比過去更加平和、從容、寬厚了。
他們家是老北京,爺爺那輩兒就住在王府井一帶。前些天爺爺誕辰一百周年,全家?guī)状鷱乃拿姘朔节s來,鄭重舉辦了一個追思會。追思的目的,一是緬懷老人寬仁勤儉的一生;二來家風(fēng)醇厚,更要很好地繼承。爺爺是小手工業(yè)者,一輩子為人善良,一輩子寬厚待人,一輩子都溫良恭儉讓。
他從小在爺爺?shù)乃暮显豪镒∵^幾年,大雜院的擁擠喧鬧,大雜院鄰里的親近平等,給他最初的成長打下了一層純樸而自然的底色。
爺爺?shù)募医淌菄栏竦?,在這個傳統(tǒng)的北方人的大家庭里,爺爺是當(dāng)然的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至今我都能從他嘴里時常聽到爺爺當(dāng)年的“圣經(jīng)”。比如:人怕活兒,活兒怕干。自己吃了填坑,給人吃了揚名。…………爺爺又是個知足的人。爺爺上班很早,天不亮就走了。晚上,爺爺會獨自一人喝上兩口,就著一家人特意留下的一點魚頭魚尾,一點花生米,半個咸鴨蛋,有滋有味地品咂回味,然后看報。爺爺?shù)拿恳惶炀褪沁@樣愜意而滿足地過著。在并不寬裕的生活中,從容體味生活的樂趣,相信是爺爺給予了他終身的最大影響。
他還總是提到他的奶奶。只要說到奶奶,他脫口總少不了大氣:“我奶奶是真大氣,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奶奶是家庭婦女,張羅著全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奶奶每天四點多起床,先是把家里仔細擦一遍,然后生火做飯。“奶奶蒸的素餡兒包子,炒的圓白菜特別好吃。”他至今都還這樣記得。奶奶很開朗,不管做多少人的飯菜,似乎從來沒愁過;客人來了不管住多少日子,似乎也從來沒抱怨過。奶奶沒有文化,但知事明理,尤其性格,特別的堅韌豁達。他總說:你要是能見到我奶奶就好了,你一定會喜歡她。他覺得,若能得到奶奶的直接影響和教誨,作為女人,我會更大氣,更磊落,更包容,也更完整。他三十多歲的時候,奶奶生病去世。生養(yǎng)五個子女是奶奶一生的成就。在醫(yī)院,兒孫兩代六條大漢齊刷刷去看她,奶奶就自豪地對旁人說:“瞧!這一班虎將哪國有!”
他說,爺爺特別希望兒孫們上進,爺爺對孫子輩兒最大的期望就是替張家“改換門庭”。其實,他的兒女輩兒已經(jīng)相當(dāng)不錯,至于孫子,光留洋博士就已經(jīng)兩個了。
爺爺奶奶是典型的老北京,講禮數(shù),重傳統(tǒng),傳統(tǒng)道德文化對爺爺奶奶,對他一大家子的影響是至深至遠的。
初進他家,并不以為多禮,但禮數(shù)、規(guī)矩、教養(yǎng),這些傳統(tǒng)的要求與約束似乎又無處不在。他的父母都是著名的雕塑家,大學(xué)教授。從小受西式教育長大的母親,至今仍為爺爺奶奶對她的關(guān)懷和影響而感嘆唏噓。我想象,他的母親,一位留美博士的后代,一個住小洋樓,對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竅不通的女孩子,當(dāng)年走進那座平民大雜院的時候,心里會懷著怎樣的不適與不安。“爺爺順手遞給我一張報紙,我一下子就解脫了。”他母親這樣對我描述說。“當(dāng)時我心里真的特別感謝爺爺,要不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不與人難堪,是他母親現(xiàn)在的基本為人之道,也許從爺爺遞給她報紙的那一瞬間起,這個“道”就更深地長在了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