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蜘蛛女之吻(2)

浮光 作者:渥丹


謝明朗有些尷尬地站起來,從那個人手里奪過票,自己也看了看,第三周的周六晚場,廳座,雖然不是正對舞臺的S類票,但也是A類票中絕對算好的位置了。

一看見票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這依然是遠遠超出他意外的。同事們都在七嘴八舌地問票是怎么回事,畢竟言采的這部《蜘蛛女之吻》算是今年演藝界的大事一件,一張戲票在拍賣網站上被炒得讓人咂舌,不得不承認所謂“明星效應”,哪怕擱在素來冷清的話劇市場也是一樣。

眼看著推脫不過去,謝明朗干脆說實話。本來還興致勃勃拿香艷八卦打趣謝明朗的一群人聽到這里立刻沒了興致,只聽其中一個在《銀屏》待了四五年的編輯笑笑說:“言采這個人就是這樣。所以大把記者被他收得服服帖帖。雖然只是順水人情,但是難得他能記得,而且做得得體,就不是現(xiàn)在年輕一輩的紅人們能做得到的了?!?/p>

“彭姐又在給我們上課了?!?/p>

大家說笑著一哄而散,各忙各的,總算把清閑還給了謝明朗。謝明朗盯著那兩張戲票,雖說還是有點兒云里霧里,但是一想到霏霏看到這張戲票的表情,他也不免暗暗開始期待雀躍了。

一段時間后戲如期開演,第二個禮拜六的媒體場之后,某種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場面出現(xiàn)了:在專業(yè)評論家的筆下,所有的贊譽都給了劇中的另一位主演鄭曉,言采的表現(xiàn),哪怕是最溫和的劇評家,也只是給出了諸如“雖然極具個人魅力,也能時刻吸引觀眾的目光,但就如何進行攝像機鏡頭之外的表演,顯然還需要更多的鍛煉”之類的評語;然而除了專業(yè)戲劇評論之外的娛樂圈讀物,著眼點卻完全不同:大多娛樂報刊以熱情的筆調報道演出的盛況,影迷們如何為了少數(shù)演出當天發(fā)售的戲票和退票提早幾天來到票房之外等候,每場謝幕時候的熱烈和瘋狂,舞臺上言采的表現(xiàn)和與鄭曉的互動,乃至于劇目本身的敏感性等,無一不可以好好作上一整版的報道。國內發(fā)行量最大的《娛樂周刊》的某一期上,記者引用一位影迷的話來說:“戲劇評論家的話也許專業(yè),但是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我們又不是看了他們的批評再決定是否買票的。只要他站在舞臺上,整個幽暗的劇場就好像突然亮了起來,反正這對我來說,這就夠了?!?/p>

頂著截然不同的風評,《蜘蛛女之吻》的聲勢越發(fā)浩大起來。

等到謝明朗和潘霏霏去看戲的那一天,他們剛下出租車,就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嚇到了。立刻有人湊過來問:“有退票嗎?”

潘霏霏精心化了妝,搭配著新買的小禮服,面對涌上來的人群,第一個反應就是緊緊抓住一旁的謝明朗。但是謝明朗的狀況也不見得樂觀——畢竟聽說觀者如潮是一回事,親身經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們好不容易分開那些不死心的等票人群,驗票進了場,兩個人都掙出一身薄汗。謝明朗忍不住苦笑:“戲還沒開始,外面的場面就比戲還好看了。不見識一下,真不知道言采能紅到這樣?!?/p>

潘霏霏覺得自己的妝有點花,頓時沒了心思和謝明朗扯皮,拍了他一下:“你先進去,我去補一下妝?!?/p>

“哎呀,反正開演之后一片漆黑,誰看得到……”玩笑口氣十足的話最終被一聲痛呼所中斷。

劇場里人已經坐得七七八八,大多是年輕人,成群結隊出現(xiàn),一團團兀自激動地低聲談論著什么。謝明朗買了本場刊,奈何光線太暗,看得費力,他只得放棄,轉而打量起劇院本身和幾米之外的舞臺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