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1日,貝爾格萊德的B92電臺突然報導米洛舍維奇暴亡的消息,引起媒體震動,我更是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
當時,身在布魯塞爾的我和同事們馬上行動起來,有的立即動身趕往荷蘭海牙,有的開始電話聯(lián)系相關法官等消息人士,以了解最新情況。原因很簡單,米氏突然去世本身就是一個爆炸性新聞,況且又死得多少有些蹊蹺。
圍繞米氏的死因,“被毒死”一度甚囂塵上。當時,前南國際刑庭宣布米氏是“由于心肌梗塞導致自然死亡”;米氏的夫人米拉·馬科維奇則宣稱,是前南國際刑庭謀殺了他的丈夫;媒體認為這與長期患高血壓有關系。死前一個月,米洛舍維奇曾提出到俄羅斯就醫(yī),但被法庭拒絕。
公開的病歷顯示,米洛舍維奇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米氏的律師說他生前曾表示擔心有人會給他下毒。在一封據(jù)稱是米氏臨死前一天寫給俄羅斯外交部的親筆信中,米洛舍維奇稱有人要毒害他,證據(jù)是化驗報告顯示他的血液中存有一種可能阻礙治療高血壓藥發(fā)生療效的藥物成分。
對此,前南國際刑庭通過媒體透風說,米氏的看守早就向主管部門匯報過,說在米氏的獄室里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違禁物品,包括酒和非醫(yī)生指定的藥物。檢方有官員認為,這些可疑藥物可能是米氏本人為達到保外就醫(yī)而服用的;米氏家人則認為,米氏被嚴密看守,親屬家人朋友被迫逃亡或關押,他不可能自己獲取并服用藥物,而是有人為了盡早結束這場尷尬的審判而故意下毒。
抵達海牙領取父親遺體的米氏的兒子馬爾克反復聲稱,他父親絕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殺”。和他一同抵達海牙的幾名俄羅斯醫(yī)學專家也言之鑿鑿地表示,如果米氏生前得到很好的治療,絕不會這么早去世。當時,米氏律師提出將尸體送莫斯科解剖的要求被法庭否決。
2006年3月14日,前南國際刑庭向家屬移交米氏尸體以舉行葬禮,但是葬禮究竟在何處舉行依然不明。為了給米氏遺孀米拉·馬科維奇從俄羅斯回國參加葬禮掃清法律障礙,塞爾維亞一個法庭解除了對馬科維奇的通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