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重慶貫徹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
10月11日上午9時許,毛澤東在王若飛和張治中陪同下,離開桂園前往九龍坡機場,與前來送行的蔣介石的代表陳誠和友好人士握手道別后,即同張治中、王若飛登上一架C47運輸機,經近四個小時的飛行,于下午1時30分回到延安。
胡喬木沒有隨毛澤東返回延安,留在重慶執(zhí)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交辦的任務,主要是貫徹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與文藝界人士廣泛接觸,了解并研究大后方文藝思想,并試圖解決革命文藝界內部的思想糾葛。同時,指導新華社和《新華日報》的工作。
一 發(fā)表紀念魯迅的文章
1945年10月19日,胡喬木隨周恩來參加了重慶進步文藝界在白象街西南實業(yè)大廈舉行的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大會。胡風回憶說:“這次的政治氣氛最好(沒有國民黨人參加)。周副主席出席講了話。馮玉祥先生也講了話,老舍朗誦魯迅先生一段小品,很精彩,我也講了話。胡喬木、喬冠華都參加了。”
同一天,胡喬木以“北橋”的筆名,在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文藝工作中的群眾路線》。
文章說:“魯迅先生是一個真正具有群眾觀點的人,而在我們今天的文藝工作中,最感需要的也是群眾觀點。那么,就讓我們用堅持和發(fā)揚文藝工作中的群眾觀點,來紀念魯迅先生吧?!?/p>
胡喬木指出,文藝工作者要實現“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的轉變,不可避免地要“經過長期的甚至痛苦的過程”?!棒斞赶壬墙洑v了這個過程的,他并且常常嚴格地公開清算自己所曾沾染過的‘中產的知識階級分子的壞脾氣’,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夠達到‘和革命共同著生命’,成為‘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定、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我們要使我們的作品經過青年貢獻于群眾的覺悟與解放事業(yè),要‘和革命共同著生命’,不經過一個嚴格的自我批評的過程,大概也是困難的吧?而今天,雖在整風運動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fā)表以后,這種自我批評的精神還是何其少,而對于自己已經完全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的假定和確信何其多!橋梁,按我們的需要來說,何其薄而狹,而墻壁(讀者如果不是通往群眾的橋梁,就會是通往天空的墻壁),按我們的不需要來說,卻何其厚而廣!”
胡喬木強調:“新的文藝運動是一個群眾運動。它的內容是為群眾的,它的方法是經過群眾的。就是說,一方面作家——讀者——人民群眾連成一片,一方面提高工作——普及工作——人民群眾的文藝活動也連成一片?!薄斑@個群眾運動愈強大,愈能克服狹隘的宗派主義和個人主義……對于人民的運動就愈有益。相互的批評是需要的,但是只有從團結出發(fā),而又達到團結的批評,才是正確的。”“這也是一個群眾觀點的問題。這個問題上的群眾觀點,當然決定于前面所說的為群眾和經過群眾的觀點。魯迅先生說‘我以為聯(lián)合戰(zhàn)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覀儜?zhàn)線不能統(tǒng)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為了小團體,或者還其實只為了個人。如果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當然戰(zhàn)線也就統(tǒng)一了?!覀兊呐u,應該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標準,統(tǒng)一我們的目的,從而統(tǒng)一我們的戰(zhàn)線,而不是相反?!?/p>
文章最后指出:“讓我們高舉魯迅的戰(zhàn)旗,克服一切脫離群眾的傾向,展開新的強大的戰(zhàn)線,來迎接那光明的,光明的將來吧!”
這是一篇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進步文藝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文章。胡喬木借著紀念魯迅的機會,用自己的理解和語言,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精神,把黨的文藝路線,向國統(tǒng)區(qū)的文藝界作了很好的闡述和宣傳。文中轉述的毛澤東對魯迅的高度評價,在國統(tǒng)區(qū)文藝工作者和知識分子中產生了熱烈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