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枚本人的文字

紅壇偽學 作者:克非


據(jù)馮其庸、李希凡兩先生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1202頁記載: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卒于嘉慶二年(1797),乾隆四年(1739)進士,歷任溧水、沐陽、江寧(今南京)知縣,三十三歲辭官,卜居江寧小倉山之隨園……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七十余卷。詩話、尺牘、說部共三十多種。

今天的許多讀者,對袁枚其人,可能較為陌生,但在清代及以后較長時期,他可是個大名人,對中國文化,特別是“詩學”有著相當?shù)呢暙I。他一生著作甚豐,其中《隨園詩話》尤為引人注意,影響甚廣。

《隨園詩話》最早的本子,出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是袁枚本人主持刻印的。這個本子的有關情況,2005年《紅樓夢學刊》第四期上,包志云先生有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隨園詩話〉中有關〈紅樓夢〉一段話的前后變化——兼談〈隨園詩話〉的版本》,將事情說得非常詳細而清楚。包先生考證過程中,在山東大學圖書館查看了這個最早的本子。該本最初刻印出版時,歲在乾隆己酉,為了和《隨園詩話》別的本子區(qū)別,包先生的文章中稱之為“己酉本”。袁枚有關《紅樓夢》的話,這個本子上的記載,應該說是比《隨園詩話》其他本子更真實,即更符合袁枚本人的原意。

己酉本卷二上的那段話,原文是:

康熙間,曹楝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書薦陳。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文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當時紅樓中有女校書某尤艷,雪芹贈云:“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汙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威儀棣棣若出河,應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東態(tài),笑時偏少默時多。”

包志云先生的文章說,因己酉本刻時錯字多,內容有些地方重復,袁枚在壬子(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春決定第二次刻《隨園詩話》。后來這個本子刻成(包先生稱為壬子本)關于《紅樓夢》那段話,只改了三個子,即汙改成汗;出改為山;東改為束。文觀園卻沒有改成“大觀園”。

以后的版本還有修改,但都與袁枚本人無關。當時間到了嘉慶二年(1797)閏六月,他主持修改的那個壬子本尚未完成時,他已在重病中,而到了這年的十一月七日便去世,一生活了八十一歲。

胡適的引文,雖出自道光四年時的“盜版”本子,但對照己酉本袁枚的這段原文,“盜版”本倒是相當忠實于袁枚之原著的。即是說,胡適的引文,是符合袁枚本意的,不能說胡適引用無據(jù)。當然,袁枚的話對與不對?胡適就袁枚的話做自己的文章,做得有理無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六,還有涉及曹雪芹的一段文字,也有“研究價值”。現(xiàn)照抄如下: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見秦淮壁上題云:“一溪煙水露華凝,別院笙歌轉玉繩。為待夜涼新月上,曲欄深處撤銀燈。”“飛盞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綠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畫槳臨風當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來日幾回。潮去不能將妾去,潮來可肯送郎來?”三首,深得竹枝風趣。尾署“翠云道人”。訪之,乃織造成公之子嘯厓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與雪芹公子前后輝映。雪芹者,曹楝亭織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克按:袁枚此條寫于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相隔百年矣”,這是說,曹雪芹在乾隆丁未之前“百年”,即1687年已經(jīng)死了。1687年,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曹寅生于1658年,在1687年時,他不過二十九歲,絕對不會有“曹雪芹”這樣一個死去的兒子。因這個兒子曾和若干妓女交往,并寫了一部“畢記風月繁華”的書,在其死去時,至少也該有二十多,乃至三十歲以上。況且,曹寅那時在北京內務府,沒有在南京任職。他南下?lián)翁K州織造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的事,過兩年方同時兼任江寧織造,直到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才駐在南京專任江寧織造。了解此,有助于了解后面的分析?!?/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