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魂野鬼”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生死意識形態(tài)里最難以突破的心理障礙,深埋在潛意識底層,恐懼自己成為孤魂也害怕父母、家人成為野鬼,以致必須采取一切激烈手段把臨終或已合眼的病者運送回家,在家中斷氣或形式上再斷一次氣,這樣就不會成為孤魂野鬼。
這種意識形態(tài),可能來自于認為靈體是愚昧的、盲目的、驚怖的、禁錮的、無助的,所以必須帶他回家以防迷失或被不名的惡力挾持而去。也可能源自于生者尚未做好死別準備,無法當下舍離,需要完整的時間、沛然的哭泣,才能與摯愛分開,當此時,“帶他回家”是極為重要的儀式,不經(jīng)過這道儀式,生者的哀傷無法療愈。尤其,當逝者,非常不幸的,是遭逢意外的孩子、年輕人時,“帶他回家”,讓家人最后一次呼喚他、圍繞他,傾訴心中無盡的愛意,好好地告別,是殘酷打擊之中唯一的善行了!
然而,若逝者是高齡長輩、久病父母,是否仍需不擇一切手段留一口氣帶他回家?
寒冬早上,95歲老奶奶喝完熱湯后,慢慢走到床鋪躺下。至午,家人發(fā)現(xiàn)她已無氣息,急召救護車送至急診室,請醫(yī)生盡一切力量急救,要插管“留一口氣”回家。老奶奶的一頭白發(fā)被鮮血黏成慘紅面條,完成表面上“在家過往”的堅持。而那一大片滲入衣服、床單的暗血,夾藏至親慘遭殛痛的心理創(chuàng)傷,永遠烙印在活人的心版,一閉眼,便完整呈現(xiàn)。
久病老爸進加護病房,走到殘燭將滅那一步,很危險了,家人說,大哥小弟住外縣市正在途中,“留一口氣”要帶老爸回家團圓,于是,一腳跨進登仙列車的硬是被醫(yī)護人員施行積極的醫(yī)療作為給拖回來,以等待兒子們來見最后一面。
如果,時光倒流,重新選擇,還會堅持要留一口氣回家嗎?
你要你的老父被強行插入管子,噴一攤血給你,好讓你帶著只存一絲氣息的他“回家再死”,或者,當啟程的時刻來臨,當時當下,管它是醫(yī)院,是野外,是粉蝶飛過的春天,還是冬雨綿綿季節(jié),你握著他的手,在耳畔對他說:“爸,我們都很愛你,很感謝你把我們養(yǎng)大,你不要怕,我們都在你身邊,一切都要放下,菩薩會帶你去沒有痛苦的地方,去極樂世界,你要平平安安跟菩薩走!”
你要哪一款話別?或是,反過來問,你覺得辛苦一輩子的老爸或阿母值得哪一種對待?
然而,務實地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因交通、通信不便,醫(yī)院亦欠缺適切的空間,臨危之際,返回家中以待親人遠道趕來見最后一面,自有其情感與實務上的考量。時至今日,訪親探病十分便捷,除非情況特殊,實在無須再施行激烈手法折磨臨終者以滿足生者的感受與需求。
再者,除了觀念修正也需佐以外在條件之配合。醫(yī)院除了安寧病房稍為符合臨終送別之用,其他病房皆非理想之所。倘若,醫(yī)院能更吻合人性地規(guī)劃出有家的味道的房間——假設,取弘一大師作詞《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命名為“長亭”。潔凈、明亮、香氛、綠意、溫暖,關(guān)起門來不受任何干擾,讓風中一苗燭火在家人圍繞、陪伴下靜靜地離去,完成屬于他們的長亭送別。若能如此,“留一口氣回家”或許能成為歷史名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