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撿起信念,我建議你先從書的最后一章看起。如果你想直面現(xiàn)實,那你可以從第一頁翻起。
在2012年的年尾,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你還年輕嗎?你還有夢嗎?》,令我難受的,不是一個激情鼎盛的時代已散去,而是上萬名年輕人統(tǒng)一口徑的答復:“我還年輕,但我的夢想死了……”
我在一一瀏覽回復后,心情特別沉重,若我僅是一個旁觀者,那苦笑一聲,就能拋諸腦后。但不幸的是——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和他們一樣,被現(xiàn)實裹挾,又常覺得無力沮喪。
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幸還是不幸?
城市吹著牧笛,用夢想和成功等音符,讓一個又一個年輕人列成長隊,蠱惑你漂泊至此……在這兒,你學會了精神麻醉,學會了木訥作啞,擺弄機關,像喂不飽的動物,被粗暴塞上七情六欲和不一見識,直到有一天,你站在地鐵的晃蕩車體上,面對反光玻璃里的頹唐面孔,忽然就不知道,這個眸子昏暗的人是不是自己?
愛和說話,都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那么急切地需要愛、需要發(fā)表意見,每個人心里都有些東西,除不掉,填不滿……從陌生人床鋪爬起,彼此不問姓名地道別,打開網(wǎng)頁,和一個個虛擬ID互動,忍受各種高密度新聞的情緒波動……城市輸出種種不辨真假的信息,也輸出種種不問結果的感情。我不可否認,立交橋下穿梭的七彩車流是多么動人,多選的生活如此有引力。城市把你想要的道具悉數(shù)推到面前,在這里,你可隱藏,也可以表現(xiàn)。
可快節(jié)奏也帶來了無法忽視的副作用:大家的夢想都逐漸變得一致,買房結婚,計算著每秒生產(chǎn)的經(jīng)濟效益,人際關系的兇險,逼迫更多人自甘保守。就像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一代人的想法從大腦被裁去,留下一具只知被人流控制行走的沉默皮囊。
這些文字,都是我漂泊多年的零散感受:《這個時代教會我的事兒》,寫于我在家鄉(xiāng)療病的日子,《有些心痛,就像缺齒》作于2010年于成都過的第一個除夕夜,《都拉塔口岸——潛藏》寫的是我大學退學后的抉擇,《成都——廢墟上的花朵》是在汶川做志愿
者的回憶,《北京愛情故事》是某天在北京加班到深夜12點,獨走在空蕩街上,忽然有感而發(fā)……還有些是答復讀者來信。
望能帶給你們共鳴。若能思索一下,是什么——讓我們被迫漂泊和失語,也不枉此書存在的意義了。謝謝多年來對我的支持和安慰。
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