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寸草丹心萬里程》 登黃山記(3)

寸草丹心萬里程 作者:季羨林


過了一線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樓,這里是從溫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這里過夜的。徐霞客時代,這里叫玉屏風(fēng)。他在《游記》里寫道:“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笨梢娦煜伎蛯Υ颂幵u價之高。原來這里有一座廟,叫作文殊院。古人曾說過:“不到文殊院,沒見黃山面?!边@同徐霞客的意見是一致的。

這里有什么特點呢?這里是萬山叢中一塊比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設(shè),就是一個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轉(zhuǎn)過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長著一棵松樹。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大概都經(jīng)常能看到它的形象。掛在人民大會堂里的那一幅叫作“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這棵松樹的大名就叫作“迎客松”。許多來訪的外國領(lǐng)導(dǎo)人,以及名人、學(xué)者會見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時,就在那個照片下面照相。你看它伸出雙臂,其實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來此游覽的人握手、擁抱;它那青翠的枝頭仿佛能說出歡迎的語言,它仿佛就是黃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實際上成了中國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問它高壽,那就很難說了。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別高,看樣子它至多也不過幾十年至百年,然而據(jù)人說,它挺立在這里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里山高風(fēng)勁,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蒼翠欲滴,枝頭籠煙,仿佛正當妙齡青春。我在這里祝它長壽!

至于玉屏樓本身,可看的東西并不多。只是因為此地處萬山之中,抬眼四顧,前有大谷深壑,下臨無地,上面有參天云峰,聳然并立。同前一段的地?zé)o三尺平的情況比較起來,這當然顯得空闊遼廓,快人心目。當白云彌漫時,云海蒼茫,必然另有一番景色。可惜我們沒有這個福氣,只看到了一片干涸了的大海。在玉屏樓的右邊,就是那一棵在名聲上稍遜一籌的送客松。它也像迎客松一樣,伸出了它那許多胳臂,好像向游客告別,祝他們身強體健,過一些時候再來黃山。我也祝它長壽!

我們就是在此住宿一夜之后,懷著還要再回來的心情走過這一棵松樹向黃山深處前進的。一走過送客松,山路就好像一反昨天上山時的規(guī)律,陡然下降,下降,下降,再下降,一直降到澗底。這一段路走起來非常舒服,似乎還要超過泰山的“快活三里”。我們雖低頭走路,仍可以抬頭望山。走過望客松、蒲團松,右邊可以看到指路石,回頭則見牛鼻峰上的犀牛望月。下到深澗澗底以后,一泓清泉,就在道旁,清澈見底,冷冽可飲。拿做文章來比,我們走這一段山路,好像是在作“承”的那一段,“起”得突兀,“承”得和緩,我們過了一段舒服的時光。

但是,再拿做文章來比,“承”過以后,就來了“轉(zhuǎn)”,這一“轉(zhuǎn)”,可真不得了。到了澗底,抬眼一看,前面是八百級的蓮花溝。這八百級仿佛是直上直下,令人看了真有點發(fā)怵。實際上,往上攀登的時候,比在下面仰望時更令人感到可怕。我們面前好像只有這一條窄窄的石階,只能向上,不能回轉(zhuǎn),“馬行在夾道內(nèi),難以回馬”,不管流多少汗,喘多少氣,到此也只有奮勇攀登,再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