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guān)于“鑒定”(3)

我的朋友魯迅 作者:內(nèi)山完造


中國人真正親密的交際是完全沒有必要回禮的,也完全不用擔(dān)心該如何款待對方。在長年交往的真正的老朋友之間,客氣是最大的禁忌。老朋友之間是完全不用講究那一套繁文縟節(jié)的。如果被設(shè)宴款待了,全盤皆收便是,如果對方送禮,收下便是,無需講究客氣。

還記得有一次魯迅給我送了廣東的名產(chǎn)鳳眼果(又叫頻婆),它有著堅硬的莢殼,就像用油畫筆涂了一層似的,煮熟后莢殼會散開成兩半,里面有黑栗色的果實,看上去就像大大的眼珠子,正因為如此所以才美其名曰鳳眼。把這果實水煮以后剝掉栗色的皮,里面又有一層沒有光澤的黑皮,把這層黑皮剝掉后又有一層呈茶色的薄皮,揭開這層薄皮,里面又有一層稍厚的嫩皮,這皮下有一個像雞蛋的蛋黃似的仁,味道有點像栗子,這就是頻婆了。在廣東這是七夕供奉果品之一。那時我家里剛好有從東京捎來的優(yōu)質(zhì)海苔,因為先生喜歡,所以自然地以日本式的回禮把那海苔送給了他。幾天后先生過來突然問起:“老版,在日本是不是收到什么東西就得馬上回禮呢?”被先生這么一問,我頓時大吃一驚,鳳眼果和海苔霎時浮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我回答說并不是非得那樣做,但一般都會有回送點兒什么東西的習(xí)慣。先生接著說:“在中國,那些講究禮節(jié),但關(guān)系不怎么親密的人才會這么做,因為那是不接受對方好意之意,特別是老朋友之間這么做的話,會很傷感情?!蔽覀?nèi)毡救说牧?xí)慣是收到了別人的祝福就得回祝,收到了別人的奠禮也要還禮,這并沒有不接受別人好意的意思。聽先生這么一說我才明白過來。仔細想來其實是因為送禮人花費頗多,所以才要進行回禮的。

我曾經(jīng)有過這么輕率和令人羞愧的行為。口頭上敷衍塞責(zé),筆頭上又為自己辯解,這種行為估計無法為中國人所接受。如果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就不會有真正親密交往的朋友,倘若不注意這點的話,那一切都是空談。

——《上海風(fēng)語》一九四一年

美妙如那眼

據(jù)說魯迅先生總是讓妻子或鄰人幫剪頭發(fā),從不擺架子。在這樣一種不修邊幅的外貌下,能讓從日本來的人大發(fā)一通感慨的便是那雙眼睛。他有著一雙異常清澈的眼睛,經(jīng)常可以在各處聽到人們對這雙眼睛的評價。

那是一雙極其清澈、敏銳又充滿了溫情的眼睛,無論是誰看到,都要對此感嘆一番。像長谷川如是閑、新居格等人也都驚異于那雙眼睛的美妙。另外武者小路實篤對此也寫得很有意思,“僅是有過一面之緣,什么也沒說,但是有一種跟他暢談了一番的感覺,雖然只是相互觀望,但感覺非常好?!?/p>

魯迅先生是個四面棱角的人,所以一頑固起來便徹頭徹尾,至死都不低頭。他死之時,其弟周作人從始至終都沒有出席葬禮。據(jù)說這是因為兩人曾經(jīng)為母親的問題而鬧過不和。

——《大陸新報》一九四一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