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子乘舟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作者:白露宛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注釋】

二子:衛(wèi)宣公的兩個異母子。

泛泛:浮水。

景:通憬,遠(yuǎn)行。

泛泛:漂蕩的樣子。

愿:思念貌。

中心:心中。

逝:住。

養(yǎng)(yáng)養(yǎng):心中煩躁不安的樣子。

瑕:訓(xùn)“胡”,通“無”。“不瑕”,猶言“不無”,疑惑、揣測之詞。

【古人如是說】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wèi)宣公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毛詩序》

舊說以為宣公納伋之妻,是為宣姜,生壽及朔,朔與宣姜訴伋于公,公令伋之齊,使賊先待于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壽竊其節(jié)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賊又殺之。國人傷之,而作是詩。

——朱熹《詩集傳》

情迫意切,無限事理包孕其中。指點情形,音流簡外。

——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今人這樣讀】

因為背景全無,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為誰,其表現(xiàn)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適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為一種具有極大涵蓋面的“人間之情”。

——潘嘯龍(《先秦詩鑒賞辭典》)

《二子乘舟》中所指之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宣姜念其子和愛人,有人說是姬伋的母親夷姜惦念其子,想坐實此詩的本事,似乎總有爭議;然而詩中心思想?yún)s十分明確,是送別的人作歌抒發(fā)對遠(yuǎn)行的親人的思念及擔(dān)憂,因此將其視為一首送別詩最合適。

——安意如《思無邪:追繹前生的記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