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我們先談談“三蘇”的許多名號。根據(jù)古代風俗,中國文人向來有好幾個名字。除了姓氏之外,有一個“名”專簽在信件或官文末尾;有一個“字”供朋友們稱呼或?qū)懶?。通常正式寫信給朋友都用“字”不加姓,附上“先生”的尊稱。此外很多文人在各種場合還用“號”作為藏書室或書齋的名稱刻在圖章上。一旦成名就家喻戶曉,還有人用文集的名來稱呼他,少數(shù)舉國知名的人物甚至被冠上故鄉(xiāng)的名字。很多顯赫的官員死后還有追封的榮銜。
老蘇名洵,字明允,詩號老泉,是他家祖塋的名稱。長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最后這個名稱來自詩銜“東坡居士”,是他貶居黃州東坡的時候取的。后來就變成他的代稱,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史書上通常稱他為“東坡”,不冠“蘇”字,有時候也叫他“東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時候用“文忠公”的封號,這是他死后七十年皇帝封給他的。詩評家偶爾也敬稱他故鄉(xiāng)的名字,叫他“蘇眉州”。弟弟蘇轍,字子由,晚年隱退自號“潁濱遺老”。于是中文作品中有時叫他“蘇潁濱”,有時叫他“蘇欒城”,欒城是他選集的名字,也是蘇家老祖先居住的地方,在北京以南,靠近河北正定縣,蘇氏祖先兩百年前才搬到眉州。
一個文人有那么多名字,對西方研究者來說是項難題,所以我一直沿用中國流行的叫法,叫父親蘇洵,長子蘇東坡,次子蘇子由。一個文人用那么多名號,讓研究中國史的學生混淆不清,浪費不少時間。蘇東坡的時代至少有八個人名叫“夢得”,意思是那個人的母親懷孕之前已夢中得子。
東坡十六歲的時候,家里發(fā)生一件插曲,使父親家和母親娘家的關系惡化,也暴露了蘇父的一些性格。按照中國家庭的慣例,父親把蘇東坡的姐姐嫁給東坡舅舅家的一位表兄,我們不知道詳情,只知道新娘在程家很不快樂。也許她被夫家虐待也未可知,反正她不久就離開人世了,這使蘇洵大為不滿,似乎新娘的公公是一個無恥的壞蛋。蘇洵寫了一則苦澀的詩篇,為女兒之死而自責。然后,他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他編了一份族譜,刻在石頭上,又立了一座亭閣。為慶祝這個場面,他召集蘇氏全族,打算當眾宣讀他妻舅家的檄文。族人倒酒祭告祖先之后,蘇洵對族人說,村里“某人”(指他的大舅子)代表一個有勢力的家庭,他給村中帶來道德的混亂,把兄弟的遺孤趕出門,獨占了家中的財產(chǎn),寵妾壓妻,沉迷肉欲,父子同樂,女德喪盡。他們都是勢利小人,“惟富者之為賢”,家中美麗的車馬迷亂了窮鄰居的耳目,金錢和官位足以影響朝廷,最后又說他是“州里之大盜也。吾不敢以告鄉(xiāng)人,而私以戒族人焉”。蘇洵此舉無疑得罪了妻子的娘家,不過他早就準備與之斷絕一切關系,還叫兒子不要和姐夫來往。此后四十年間蘇東坡兄弟和姐夫程之才沒有任何交情,不過父親死后他們和其他表兄弟倒是相處得很不錯。對豪門挑戰(zhàn)、公開譴責,顯示了他父親疾惡如仇的性格,蘇東坡后來也顯出這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