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大同論》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前551—前479)作《大同論》,把歷史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稱“大同”,后期稱“小康”?!抖Y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大同時期的建國理想
①國體:“天下為公”,國家屬于全體人民,不屬于一個人或一個集團,實行民主制度;禪讓傳統(tǒng),傳賢不傳子。
②官吏:“選賢與能”,文官考試,學而優(yōu)則仕。
③財產(chǎn):“貨不藏于己,力不為己”;財產(chǎn)公有,義務勞動。
④福利:“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終身福利,從搖籃到棺材。
⑤家庭:“男有分,女有歸”;家庭幸福,無曠夫怨女。
⑥內(nèi)政外交:“講信修睦”,對內(nèi)立信,對外睦鄰。
小康時期的國家狀況
①國體:“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民主改為君主,傳子不傳賢。
②財產(chǎn):“貨力為己”,財產(chǎn)私有化。
③國防:“城郭溝池以為固”;“謀用是作,兵由此起”;鞏固國防,建軍御敵。
④禮儀:“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建設(shè)禮儀之邦。
孔子說: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列代圣賢全部實行“小康”,沒有一人實行“大同”。
為什么?因為,“大同”是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小康”是現(xiàn)實,切實可行。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三位關(guān)鍵人物,都深受“大同理想”的啟示:康有為提倡“維新”,作《大同書》;孫中山創(chuàng)導《三民主義》,大書“天下為公”;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以“小康”為建設(shè)目標。
柏拉圖作《理想國》
孔子之后一百多年,柏拉圖(前428—前347)在前386年作《理想國》(Politeia),又譯《共和國》、《國家篇》,運用推理研究國家的本源,要點如下:
①討論什么是“正義”國家;國家起源于勞動分工:公民分為治國者、武士和勞動者。
②最高統(tǒng)治者應當由哲學家來擔任;治國者和武士實行財產(chǎn)公有;終身教育,課程有音樂、體育、數(shù)學、哲學。
③正義國家墮落為:軍人政體、寡頭政體、群眾政體、僭主政體。
(摘錄于《中國大百科全書》精粹本)
孔子是“理想國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
人類有共同的思維規(guī)律,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孔子的《大同論》和柏拉圖的《理想國》用意相似:
①道義:孔子從“大道之行也”說起;柏拉圖從“正義國家”說起;“大道”和“正義”意義相同。
②財產(chǎn):崇尚公有。
③政權(quán):孔子“選賢與能”;柏拉圖提出“哲人為王”;賢哲當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