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淡水河關渡方向看八里鄉(xiāng)的觀音山,山勢峭秀,有特別靈動的線的起伏;如果換一個方向,站在八里鄉(xiāng),隔著淡水河,了看對岸的大屯山系,則氣勢磅礴,一派大好江山的樣子。
觀音山有女性的嫵麗和溫婉,大屯山則是男子的雄強壯大,它渾圓厚重,不露尖峭的石質,土壤豐厚,滿被著郁綠的叢草植物,坡勢寬姻一平緩,可親可近,仿佛處處可以環(huán)抱。
觀音山是無所不在的神似,大屯山是具體可親的身體,可以依靠、親近、回環(huán)。
大屯山系覆面廣大,和七星山連成一片,包括淡水、北投、天母、陽明山一帶,全是同一個脈系。
我讀大學的時候上了華崗,開始住進了大屯山系的環(huán)抱之中。
記得新生訓練第一天,卷著一包棉被上山,車過嶺頭,回頭一看,滿眼星碎的臺北燈火盡在腳下,我便知道,我與山有緣,要來踐前世的盟約了。
華崗本身在山里,卻凸出于峰巒之外,是最好的看山之處。
隔著一道深谷,最近華崗的是紗帽山。
紗帽山是最無姿態(tài)的山,它其實連紗帽的曲線都不明顯,渾渾兩大堆土,近處仰看,最像一人俯地找物崛起來的臀部。
春夏的時候,我一上完“老莊哲學”,就跑到有陽光的草地上盤膝冥想,紗帽山就與我對坐。
在華崗,大學帶研究所,看了六年紗帽山。看到紗帽山的靜定,看到花開泉流,看到山色變幻,有無之間,愛恨之際,原來它的渾沌中滿是殺機,有從蛹眠中醒來的蛇與蝴蝶,有血點的櫻花與杜鵑,滿山撒開,殺機與美麗都不可思議,我懂了一點“齊物論”,懂了一點生命飛揚的喜悅與酸辛,要俯首謝它,而紗帽山,只是無動于衷,依然渾渾兩堆大土。
奇怪,我至今讀老莊,總覺得師承在大屯。
紗帽山下有深谷,下到最底處,看亂石間激流飛濺,湍瀉云生,水聲轟轟似雷鳴。踏石涉水,可以渡到對岸,攀上陡坡,上面便是北陽公路,往右通陽明山,往左就下到天母、北投一帶。
這一帶多是溫泉區(qū),山腳下常有天然泉窟,草木卻特別蓊郁茂密,視野全被阻擋,完全不同于華崗的開豁,像在甕底,身在此山,卻全不見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