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1)

打眼.1——古玩收藏的實話實說 作者:片兒白


不可否認,我對汝窯青瓷是情有獨鐘,做夢都想接近它,然而真正接近它又談何容易?于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便頻繁地進出汝窯那神秘的窯址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在我的收藏生涯里,就留下了幾個跌宕起伏、啼笑皆非的片段。

說起這清涼寺,有點兒意思?,F(xiàn)在其名叫“清涼”似乎沒講兒,為什么偏偏在這里燒造曠世之絕品汝窯?個中必有蹊蹺。古人燒窯講究三大要素:土、柴、水。別看現(xiàn)在這里凈鬧水荒,老百姓差不多家家都得挖水窖,據(jù)說這古窯址就是挖水窖才挖出來的,宋代這里可不缺水,那清涼寺似乎該叫青龍寺才對。我尋思這兒的人長期以來說話有那么點兒含混,是不是“涼”“龍”不分,于是以訛傳訛?后來我在唐詩里看到過一首《夜過青龍寺》,大概說的就是這個地界兒,可見這里該正名了。

再說縣名“寶豐”,這“寶”為何物?據(jù)載此地“產(chǎn)瑪瑙也”。史書《清波雜志》上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本褪沁@句話,給汝窯的制作工藝平添了神秘色彩,害得后來有不少假行家,逮著“汝窯”就捏著個三十倍的放大鏡瞪著眼睛看,邊看邊喊:“媽呀快瞧,這氣泡上個個都頂著小紅點兒,那可是瑪瑙呀!真品沒跑兒!”瞎咋呼什么呢?其實這瑪瑙不過就是氧化硅而已,在瓷釉里的作用跟石英類似,不值錢。汝窯真正的一抹“天青”和乳濁恬靜的神秘感,是當年的窯工們費盡心機、恰到好處地掌握了燒造溫度以及其他的化學變化造就的。古人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去燒造汝窯,這才是千金難求的,但卻從來不為“收藏者”所看中,這就難怪日后發(fā)生那么多以“汝窯”為交易的打眼悲劇了……

還記得第一次造訪,是在一個深秋的時節(jié),下著蒙蒙細雨,那情景很有些像當年某農(nóng)民收藏家“菜窖探寶”的經(jīng)歷。一下車我就被眼前的畫面驚呆了:這里的村前坡地上,到處都是坑,一個挨一個的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

我不解地問陪同的河南朋友:“你們這里是不是正在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

河南朋友怪笑道:“啥植樹造林呀,這都是村里人挖瓷器挖的,真為了綠化,恐怕就沒這么大的干勁嘍?!?/p>

果然,這些土坑的四周,到處可見散碎的瓷片。此情此景,令我這個專門到處收集“碎瓷爛瓦”的人興奮不已、貪心難耐,我就問身邊的朋友:“我能撿一點兒嗎?”

朋友說:“看你這可憐樣兒,撿就撿吧。”

于是,我就奮不顧身地跳入坑中,就像一個已經(jīng)三天三夜沒吃著糧食的餓死鬼,忽然給扔進了燒餅堆里。哪里還管得了那坑里的積水,任憑稀泥灌滿了我那雙嶄新的仿“花花公子”牌兒牛皮鞋。

那天我穿著一件綠色的雨衣,在數(shù)不清的土坑里上躥下跳,忽遠忽近。朋友們說我就跟個大號的癩蛤蟆似的,腿腳特利索,一點兒不像在大城市里坐辦公室的人。但是費勁撿出來的瓷片,村民看了以后都說是垃圾,一片汝窯也沒有,真是氣死活人不償命!

在河南,我新認識了一位朋友老丁,哥兒倆的脾氣挺投緣,于是老丁就領著我走村串戶,這才讓我真正見到汝窯的瓷片標本。令人驚詫的是,在這個小村莊里,家家戶戶都有故事,都是深不可測的聚寶盆,可我卻一片兒也得不到,人們總是客客氣氣地甩給我兩個字:“不賣!”

那天晚上,我把老丁拉到賓館陪我,是夜,輾轉反側、不能成寐。一會兒抽根煙,一會兒起來撒泡尿,攪得老丁也睡不著。老丁就嘟囔:“城里人毛病就是多,這么好的沙發(fā)床都睡不著,用不用我給您喊一段兒豫劇催眠呀?”

我說:“老丁呀,您裝什么糊涂?我失眠可是有原因的,我到現(xiàn)在是一片汝窯標本也沒得到,就這么空手而歸,我實在是不甘心!你得幫我?!?/p>

老丁笑道:“你在這里人生地不熟,誰敢賣給你呀?”

“咱們倆不是熟人嗎?”

“那好吧,明天你就跟著我,保證讓你滿意睡覺!”

不一會兒,老丁就鼾聲大震,睡著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