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序言(1)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說春秋道戰(zhàn)國”系列歷史小說) 作者:吳禮權


孔子是圣人,這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不過,這只是孔子身后人們對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先師”、“文圣”、“太師”、“文宣王”、“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等頭銜,那都是虛的,是歷朝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鉗制人們思想的政治權術,是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價值而已。

其實,拂去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外加光環(huán),還原歷史,孔子并非是讓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個讓人即之可溫的鄰家老伯而已:

得意之時,他會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像個得意忘形的小人。

失意之時,他會垂頭喪氣,自暴自棄,說要“乘桴浮于?!?。

悲傷之時,他會毫不掩飾,悲天蹌地,哭得稀里嘩啦,冉耕與顏回死時,他就是這樣。

生氣之時,他會破口罵人,毫無涵養(yǎng),宰予聽課不專心,被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他講親情倫理,卻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為了自己那不著邊際的理想,周游列國,東奔西走,從不關心自己的妻子,那個從宋國遠嫁而來叫亓官氏的弱女子,甚至彌留之際也不能見上他一面。

他講父慈子孝,卻從未對兒孫盡到關愛與教育的責任,兒子孔鯉先他而死。孫子孔伋尚在襁褓,他便遠離魯國而去了他國。

他講師道尊嚴,卻沒幾個學生怕他,子路經常跟他頂嘴,宰予對他不以為然。

他講“克己復禮”,恢復周公禮法、“天下大同”的宏偉理想,卻也不忘美食,而且飲食還挺講究,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鮮不吃,沒有好醬不吃。

當然,孔子也有不同于常人處,與我們的鄰家老伯不同:

他博古通今,好學不倦,堪稱萬世師表。為了了解古禮,他專程遠赴周都向老子、萇弘請教;為了提高琴藝,專程登門拜魯國樂師師襄為師;為了了解上古官制,雪夜請教到訪魯國的郯子;為了了解古代葬禮,帶領弟子奔波千百里,去觀吳公子季札葬子。

他勤奮敬業(yè),務實進取,堪稱實干家。他做乘田吏與委吏時,使魯國馬肥牛壯,人口增加;做中都宰時,一年期滿,便讓滿目瘡痍、盜賊遍地的中都面貌煥然一新,民風大變,“四方諸侯則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