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十三歲時,母親鄭氏去世,他悲痛異常,但是與朱熹相比,王陽明要幸福得多。朱熹十四歲喪父,由父親的好友撫養(yǎng)成人,而王陽明至少還有父親和祖父,而且父親的地位還非常顯赫。
父親龍山公有一愛妾,在鄭氏去世之后升為正室。但這位繼母卻對王陽明不太好,王陽明心中也一直很不舒服。
一天,王陽明去街上游玩,見到一個賣鸮鳥的,就立刻出錢買了下來,然后來到巫婆的住處,給了她五錢銀子,告訴巫婆過會兒見到繼母要如此這般說。叮囑完畢,王陽明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回家了。他偷偷走進繼母的臥室,把鸮鳥藏在被子底下。
繼母回到臥室,一掀被子,鸮鳥突然從中飛出,在屋子里亂轉,還發(fā)出陣陣怪聲。這下可把繼母給嚇壞了,她趕緊打開窗子,把鸮鳥趕了出去。
在民間,野鳥入室是不祥的征兆,更何況還是一只發(fā)出怪聲的鸮鳥,那真的是太不吉利了。繼母尋思,這只鸮鳥是怎么進到自己的被子里的?屋里掛著窗簾,錦被也非常厚重,鸮鳥根本不可能鉆進去。繼母越想越覺得害怕。
王陽明聽到繼母發(fā)出驚叫聲后,佯裝什么都不知道,進屋詢問原因。
繼母向他詳述了這一怪事,陽明聽罷說:“何不召巫者詢之?”
繼母立刻派人找來巫婆。巫婆一進門就嚷嚷道:“家有怪氣?!?/p>
然后又盯著繼母看了一會兒,說:“夫人氣色不佳,當有大災晦至矣?!?/p>
繼母將被子中飛出鸮鳥一事告知巫婆。巫婆聽后對她說:“老婦當問諸家神?!?/p>
于是點好香燭,讓繼母跪拜諸神。儀式結束后,巫婆又假托王陽明生母的亡靈附體,警告繼母說:“汝待我兒無禮。吾訴于天曹,將取汝命。適怪鳥即我所化也?!?/p>
繼母信以為真,跪拜無數(shù),認罪懺悔,并且表示:“此后再不敢?!?/p>
過了好長時間,王陽明生母的亡靈才離去。巫婆蘇醒后又說:“適見先夫人,意色甚怒,將托怪鳥啄爾生魂,幸夫人許以改過,方才升屋檐而去。”
此事過后,繼母對王陽明的態(tài)度大有好轉,不敢再無禮。
雖然以上所述未必為真,卻顯示了王陽明從小就善權謀術策。正是因為如此,他日后才能從刺客手中死里逃生,才能平定長年作亂的賊寇,并神速果敢地討滅了宸濠的叛亂,完成救國之大業(yè)。
但是,如果王陽明對于繼母的所作所為是真的話,那么此舉就完全有別于其祖先王祥、王覽的孝行。前文已述,王祥、王覽的孝行是世間的典范,而王陽明則是用權謀術策懲戒自己的繼母,并最終助其向善,二者之間存在著根本差異。
后世有人指責王陽明善權謀,認為陽明學充滿了權術和霸術,但那都是王陽明少年時期的所作所為,暫且不論他使用的手段,單從最終促使繼母悔悟這一點來看,就不應該對王陽明橫加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