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廟初年,出以充武官歲祿”指的就是書畫收藏史上著名的“折俸事件”。而這次折俸事件中獲益最大的就是朱希忠、希孝兄弟。二朱為懷遠縣(今屬安徽)人。希孝,隆慶元年(1567年)以左都督太子太傅加太保,尋兼太子太傅,謚忠僖。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一卷也記希孝得內府書畫,故實曰:“分宜敗,什九入天府。后復佚出,大半入朱忠僖家。朱好之甚,豪奪巧取,所蓄之富,幾與分宜埒?!?/p>
《清河書畫舫》溜字號云:“朱希孝太保承襲累代之資,廣求上古名筆,屬有天幸,會折俸事起,頗獲內府珍儲,由是書畫甲天下。
權相張居正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六“好事家”條中記:“今上初年,張江陵當國,亦有此嗜。但所入之途稍狹,而所收精好,蓋人畏其焰,無敢欺之。亦不旋踵歸大內,散人間?!贝恕皬埥辍敝傅木褪侨f歷初年的首輔張居正。張居正是萬歷皇帝的老師,由于皇帝年幼,加上李太后的倚重,所以權傾一時。張居正亦好書畫,便有各種阿諛之人供上名跡,其中很多就是當年嚴嵩抄家歸入國庫的東西。前文提到的成國公朱希忠,在晚年病極的時候也孝敬了張居正不少好畫,以至于得封定襄王。后張居正病逝,遭人詬病,終至抄家、罰沒財產甚至鞭尸的下場,其藏品又充入國庫,“不數年,為掌庫宦官盜出售之。一時好事者如韓敬堂太史、項太學墨林輩爭相購之,所蓄皆精絕?!?/p>
書畫名跡從民間被搜刮到權貴手中,然后被籍沒充入國庫,再由不同的方式復歸民間,再由新的權貴聚攏,再抄沒入內府……如斯循環(huán)往復,煙云的聚散莫不如此。
法書名畫集于清宮
中國皇家收藏,在清代乾隆皇帝時達到了巔峰。僅以《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歷代法書名畫而言,就有自晉、六朝、隋唐直至清朝當代的歷代書法、繪畫、碑帖、版本、緙絲等,其中《秘殿珠林》所收錄的專為各類宗教題材的文物。兩書總數為255冊,所收書畫家(合作作品不計)名頭共863人,其中《石渠寶笈》收錄作品計7757件,真可謂卷帙浩繁,蔚為壯觀。
乾隆時皇家收藏的宏富,和清代前幾位皇帝對藝術品的重視有關。清內府的藏品很多來自明代宮廷收藏,如清宮收藏的明代帝王、院體繪畫,便主要來自明內府。清朝立國之初的幾位皇帝都喜好書畫及古玩,從康熙時期清宮就開始留意對書畫的搜求,不少流散的珍玩逐漸會聚清宮??滴跸埠枚洳臅ǎ⒁馐占渥髌?。在康熙的侍從之臣高士奇的書畫著錄中,就專門列有“可御進”一項,還特將董氏作品列為專目。
乾隆皇帝在詩書畫及收藏鑒賞領域中,又是繼唐太宗、宋徽宗后之的又一位有著精湛藝術造詣的“翰墨大帝”。他漢學學識淵博,精研詩書畫及古字畫鑒賞,對前代法書名畫更有一種貪癡的心態(tài)。他醉心于歷代書畫的把玩鑒賞,賞到盡興時,喜歡在字畫上題寫詩文,加蓋印璽,有時會一直題到畫面盈滿為止。相傳乾隆得到元代畫家黃大癡(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時,被黃大癡出神入化的豐富筆墨所陶醉,以至于“龍顏大悅”,將整卷畫面“題之又題,贊之又贊”,直題到畫面“密不容針”為止,可見乾隆對書畫作品的真心賞愛。
封建時代的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對書畫作品喜愛的信息,自然會迅速傳遞到臣下的耳中,于是一些收藏豐富的大臣會以獻納的方式向皇帝貢奉。河南宋權、宋犖父子,曾多次受過康熙、雍正皇帝法書名畫的賞賜,加上兩代購藏,其藏品在清初是數一數二的。到了乾隆皇帝時,這一家的后人通過獻納或其他方式,使書畫名跡流入了內府。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標,庋藏之富,有過于宋氏父子,他死后,所有唐宋書畫也全部流入宮廷。早于梁清標的馮銓、孫承澤,其藏品亦先后為乾隆皇帝所有。一向精明過人的高士奇以及家財萬貫、勵志括囊天下名畫的山東張先山父子,他們的藏品最終也到了乾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