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換作別人,或是暈了,或是大叫一聲跑開去。只是高橋不同于別人,他是御醫(yī)出身,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高橋定了定神,吸進(jìn)幾口氣,憑了全身的力氣向房門撞去,這門本也薄弱,只三五下便撞開了。
高橋用手一摸那人的心頭尚有余熱,然后將其抱住解下,使其仰臥,用手揪住其頭發(fā)把頭向上拉,使其脖頸平直通順,再微微揉弄其喉嚨,摩擦其胸上使其散動,又按其腹,如此這般反復(fù),上吊之人,緩緩呼出一口氣,將眼慢慢睜開。見那人醒了,高橋也長出一口氣,正待要問他因何要尋短見,就聽外面一聲大叫:“倭寇殺人啦!”緊接著,門外傳來一片吶喊聲:“殺倭寇??!”高橋就見大門外數(shù)十百姓手持鐵鍬等物就要往屋內(nèi)沖,高橋一想,不好,準(zhǔn)是這幫村民誤會自己殺人了,與其讓他們進(jìn)來再解釋,還不如逃吧,就自己這身衣服,能解釋得清楚嗎?想到此,翻窗躍了出去,撒開兩腳,又是一陣猛跑,直到確定后面的人沒有追上來,這才放慢腳步。
書中交代,這上吊之人,名喚阿大,年方二十五歲,父母早亡,獨(dú)自一人過活。阿大幼時(shí)和本村盧員外之女秀娘定下婚約,那盧員外見阿大家境如此衰敗,心中便有悔約之意??尚隳锱c阿大情深意切,秀娘私下里把自己的金銀首飾拿出來送給阿大,吩咐其當(dāng)了,做些生意買賣。阿大依言做了,幾年下來,銀兩倒是賺了一些,正想重新筑屋建院,早些迎娶秀娘,不曾想,前些日子在外做買賣時(shí)被倭寇洗劫一空。今日回到家中,想想如今又是身無分文,真是愧對秀娘。就這樣,后來干脆來了個(gè)一繩解百愁,想一走了之。哪曾想,偏又被高橋救下,正在高橋?yàn)樗┚葧r(shí),一鄰居來尋阿大,看見一倭寇樣打扮的人,誤以為高橋在殺阿大,遂一聲高叫,然后召集眾鄉(xiāng)鄰來救阿大。
且說高橋一路混走,又饑又餓,走不多遠(yuǎn),終因體力不支暈倒路旁。恰在這時(shí),一輛馬車路過,趕車之人見路旁橫臥一人,遂停下,從車轎里走出一青年男子,只見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目似朗星,頭戴黑色高冠帽,身著寬大綢衫。此人來至高橋身邊,輕聲說了一句:“怎么是日本國人?”說罷,對車夫道:“把他扶到車轎里去。”車夫依言將高橋攙扶到車轎里,然后一聲鞭響,馬兒騰起前蹄,一陣快跑。
車轎在開元鎮(zhèn)國禪寺門前停下,早見智臻長老率眾僧相迎,智臻長老笑道:“老納率弟子前來迎接高麗王國太子殿下!”
原來救高橋的不是別人,而是朝鮮國太子李鮮。只因李鮮之母靜淑王妃信佛,而時(shí)值朝廷實(shí)行滅佛政策,靜淑王妃抑郁成疾,長年病事不斷。李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和大臣李干商量,李干道:“大明佛教興盛,太子何不去大明代母虔誠事佛?”李鮮一聽,李干言之有理,遂決定私下前往大明。李干又秘派使臣和大明朝廷接洽,朝廷下一道密旨,由潮州開元鎮(zhèn)國禪寺接待太子,然后吃齋念佛七七四十九天。
且說李鮮見長老等人來迎接自己,很是感激,忙施禮謝過。于是,由智臻長老領(lǐng)著,進(jìn)到寺中,眾人正要跪拜各處菩薩,李鮮忽然想起車轎中還有暈迷之人,忙令人將高橋抬出。其實(shí),高橋此時(shí)已經(jīng)醒過來,只是又饑又餓,全身綿軟無力。見有人將他從車轎中抬出,睜開眼睛,想說話,卻又說不出。智臻見狀,急忙上前查看,見此人乃日本人裝束,而身上并無傷處,便伸手搭在脈上,心中已明白幾分,令小沙彌煮來一碗稀粥,給高橋喂下。不多時(shí),高橋臉現(xiàn)紅潤,已能四肢移動,起身道謝。
智臻長老道:“阿彌陀佛,敢問施主尊姓大名,因何會來到我的寺中?”
高橋便將自己的經(jīng)歷如此這般地說了,末了道:“我也不知因何會在此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