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還說了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之交,就是可以和睦相處,但是各自保持著各自的不同。因此,想要讓每一個個體都能找到幸福之路,社會就需要包容、寬容,和諧,不是人人都一樣。
信仰能放大你的幸福感
中國改革最初的20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物化目標陸續(xù)實現(xiàn),但中國人也逐漸發(fā)現(xiàn),幸福并沒有伴隨著物質(zhì)如約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也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shù)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人們不知因何而來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一樣交叉感染。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幸福,終于成了一個大問題。
可能因為我自己關注了“幸?!边@樣一個詞匯,所以過去一年時間總有人不斷地問我,怎么樣才能幸福?
我經(jīng)常覺得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我曾經(jīng)說過它就像鞋一樣,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幸福有三個最重要的要素:第一個是物質(zhì),離開物質(zhì)談幸福不可能,因為物質(zhì)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第二個是情感,當你有所依靠的時候,幸福感就會增加;最后一個是精神,精神如果有支柱也就是有信仰,那你的幸福感會更大。
因此,物質(zhì)、情感和精神這三者要做到在個體上的平衡,當物質(zhì)不夠的時候,要用情感和精神去補,而且這也是個藥方,反過來它還有用。什么意思呢?當你跟自己對話的時候,你可以拿一張白紙把這三個詞寫下來,當我物質(zhì)不夠的時候,我情感是不是比別人更多一些,那我就不是一個貧窮者。比如說我們很多人懷念青春,您真覺得青春很好很容易嗎?青春很難!但是為什么懷念它?因為在青春的時候,物質(zhì)基礎雖然不是很牢靠,情感過剩,精神方面信仰也是過剩的,兩個“過?!贝蟠蟮貜浹a了物質(zhì)等很多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所以能讓你回憶的時候熱血沸騰。
我舉龍永圖先生的一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初,我有一次采訪他,他說他在國外最討厭的事就是逛商場,因為他覺得進去啥也不買看售貨員的白眼,挺受刺激的。想象一下,一個中國的首席談判代表,最初的時候西裝不超過兩套,但是那個時候我們明顯感覺到他那種亢奮的激情,因為他代表了一個國家。我曾經(jīng)作為旁觀者,去聽過他不止一次的演講,國際的會議很多演講其實并不吸引人,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很認真地聽,經(jīng)常在外面喝咖啡聊天。但是只要他一演講,用英文演講,外邊的人就會說China Long(中國龍),然后全進去了,外面沒幾個人了,大家愿意聽他講。因此,他在精神、情感這方面的巨大的正數(shù)彌補了物質(zhì)方面的不足,感覺他那時候非常亢奮,那一定是特幸福的時期,但其實那時候很多東西很匱乏。
學會做一點“沒意義”的事
中年之后,尤其是40歲以后,我突然意識到,過去當成理想想去擁有的那些東西現(xiàn)在都有了,可是我怎么并不覺得自己幸福呢?比如,我過去覺得有一個自己比較喜愛的職業(yè),干得還算可以,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家庭,不那么缺錢,衣食無憂,就會很幸福,可是現(xiàn)在這些都實現(xiàn)了,為什么心里還經(jīng)常有痛苦、焦慮、不確定等很多東西,而且會比20多歲的時候顯得更不幸福?
我想,一定是人生出了問題,我覺得時代和我自己一樣,都出了很多問題。
我感覺目前的中國像是在蓋一棟大樓,過去這個樓不高,沒安全網(wǎng)問題也看不太出來,現(xiàn)在樓越蓋越高,有幾十層了,可安全網(wǎng)還在十層的位置,十層以上都是沒有安全網(wǎng)的。這個安全網(wǎng),就是我們的軟件、我們的管理、我們心里對自己的支持。
當走得越快的時候,越有一種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