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有兩位東方詩人以美而富有哲理的散文詩(多用英文創(chuàng)作)征服了西方讀者的心,繼而通過冰心的漢譯征服了中國讀者的心,一位是泰戈爾,另一位就是紀伯倫。
多年來,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一直陪伴著我,它們?nèi)缤业纳钪械那迦页3;氐剿鼈?,用它們洗凈我在人世間跋涉的塵土和疲勞。
紀伯倫說:“語言的波濤始終在我們的上面喧嘩,而我們的深處永遠是沉默的。”又說:“偉大的歌者是能唱出我們的沉默的人?!奔o伯倫自己正是這樣一位唱出了我們的沉默的歌者。
那在我們的上面喧嘩著的是什么?是我們生命表面的喧鬧,得和失的計較,利益征逐中的哭和笑,我們的肉身自我的呻吟和嚎叫。那在我們的深處沉默著的是什么?是我們生命的核心,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每一個人的不可替代的心靈自我。
在紀伯倫看來,內(nèi)在的心靈自我是每一個人的本質(zhì)之所在。
外在的一切,包括財富、榮譽、情色,都不能滿足它,甚至不能真正觸及它,因此它必然是孤獨的。它如同一座看不見的房舍,遠離人們以你的名字稱呼的一切表象和外觀的道路。“如果這房舍是黑暗的,你無法用鄰人的燈把它照亮。如果這房舍是空的,你無法用鄰人的財產(chǎn)把它裝滿?!钡?,正因為你有這個內(nèi)在的自我,你才成為你。倘若只有那個外在的自我,不管你在名利場上混得如何,你和別人都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你的存在都不擁有自身的實質(zhì)。
然而,人們似乎都害怕自己內(nèi)在的自我,不敢面對它的孤獨,傾聽它的沉默,寧愿逃避它,躲到外部世界的喧囂之中。
有誰傾聽自己靈魂的呼喚,人們便說:“這是一個瘋子,讓我們躲開他!”其實事情正相反,如同紀伯倫所說:“誰不做自己靈魂的朋友,便成為人們的敵人?!比碎g一切美好的情誼,都只能在忠實于自己靈魂的人之間發(fā)生。同樣,如果靈魂是黑暗的,人與人只以肉身的欲望相對待,彼此之間就只有隔膜、爭奪和戰(zhàn)爭了。
內(nèi)在的孤獨無法用任何塵世的快樂消除,這個事實恰恰是富有啟示意義的,促使我們走向信仰。我們仿佛聽到了一個聲音:“你們是靈魂,雖然活動于軀體之中?!弊鳛殪`魂,我們必定有更高的來源,更高的快樂才能使我們滿足。紀伯倫是一個泛神論者,他相信宇宙是一個精神性的整體,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是整體的顯現(xiàn),是流轉(zhuǎn)于血肉之軀中的“最高之主的呼吸”。
當(dāng)我們感悟到自己與整體的聯(lián)系之時,我們的靈魂便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