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和毛澤東的自由戀愛,幾乎是家喻戶曉,人所皆知??蓛扇说降资菐讜r開始相互吸引的,眾說不一。
楊開慧和毛澤東相識于1916年。
1913年春,毛澤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產(chǎn)第四師范學校預科,1914年,編入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本科第八班,在這里,認識了他最尊敬并影響他一生的導師楊昌濟先生。那時毛澤東21歲,楊開慧還是一個年僅13歲的小姑娘。毛澤東作為父親最喜歡的學生之一,楊開慧對他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1916年暑假,時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授倫理學的楊昌濟先生,偕妻女回板倉(今開慧鄉(xiāng)開慧村)沖下屋場休假。板倉沖是一個秀麗無比的山?jīng)_,與平江、湘陰兩縣交界,四周丘陵起伏,沖岔相接,青松茂密,翠竹叢生;站在山包上向遠眺望,可以看見高高聳立的影珠山和飄峰山遙遙相對;一條從長沙通往岳陽的古道,彎彎曲曲地繞過山腳。因了板倉的秀美和僻靜,每逢假期,楊先生總是攜家小,離開喧囂的省城長沙來這里小住。
楊昌濟先生,是毛澤東頗為崇拜的老師。他比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小1歲,世居板倉,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先進知識分子。妻子向振熙,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nóng)村婦女,生育有一子一女。楊開慧3歲時,33歲的楊昌濟與陳天華等36人被官派到日本東京留學六年,后又到英國、德國留學四年,接觸到了西方近代思潮和西方哲學,因而能夠聯(lián)系歐洲學術(shù)思想來重新解釋孔孟等學說,不同于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認為:楊昌濟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紳士”,高度評價楊昌濟“因為提倡寡婦再嫁而震動了整個長沙”的舉動,“他是一根往舊中國的軀體中輸入新鮮血液的導管”,“他在饑餓的一代人的心靈中播下了會結(jié)出激進的果實的種子”。
1912年,43歲的楊昌濟回國。湖南督軍譚延闿請他當教育司長,北京市政府請他當教育總長,均被他一口回絕。楊昌濟先后在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和第一師范擔任倫理學教員。一師的前身是城南書院,坐落在長沙南門外書院坪,是民初一所公費培養(yǎng)小學教員的著名學校,人才濟濟,學風頗佳。楊昌濟先生的到來,很快給一師注入了新的血液。他的非凡學識和民族氣節(jié),很快得到了毛澤東等一批熱血青年的愛戴。楊昌濟睿智的目光,也頻頻注意到毛澤東這個來自農(nóng)村的高個子青年。1915年4月5日,楊昌濟在《達化齋日記》中記載了毛澤東的家世和生長環(huán)境:“其所居之地為湘潭與湘鄉(xiāng)交接之地,僅隔一山,兩地之語言各異。其地在萬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務農(nóng)……風俗淳樸,煙賭甚稀。渠之父亦務農(nóng)……其外家為湘鄉(xiāng)人,亦農(nóng)家也,”并極力贊許毛澤東:“資質(zhì)俊秀若此,殊為難得!”
楊昌濟1916年回板倉度假,特地邀請23歲的毛澤東去瀏覽他的藏書。楊昌濟先生曾兩次考舉人不第,在板倉開館授徒,后入岳麓書院讀書并被官派留洋。楊先生藏書頗多,對于板倉書齋,毛澤東早有瞻仰一番的心愿,有了這樣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暑假沒過幾天,毛澤東便穿著一雙草鞋,步行140里來到了板倉楊宅。
板倉楊宅是一座古老的平房,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