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木獎得主淺田次郎
1997年7月17日,日本文學(xué)大獎直木獎上半期的結(jié)果被公布,獲獎的作品是筱田節(jié)子(1955— )的《女人們的圣戰(zhàn)》和淺田次郎(1951— )的《鐵道員》 。
淺田次郎1951 年生于東京中野,九歲時家道中落,父母為逃避債務(wù)竟然拋棄次郎及其哥哥突然失蹤。兄弟二人只好依附親戚過活,令淺田的心靈及學(xué)業(yè)大受影響。因考不上大學(xué),高中畢業(yè)后他曾游蕩兩年才考入自衛(wèi)隊,兩年后退役轉(zhuǎn)在商界工作。
淺田次郎從少年時代起即寄情文學(xué),大量閱讀了森鷗外(1862—1922)、谷崎潤一郎(1886—1965)、川端康成(1899—1972)及三島由紀夫(1925—1970)等名作家的作品。他從16 歲起立志寫作,開始向雜志投稿,業(yè)余筆耕20余載,到40歲那年才以《被拿到還得了》正式成為作家。從此思如泉涌,以自然平淡的文字, 深刻地描繪人世的滄桑, 風(fēng)格推陳出新, 感情豐富細膩。除直木獎外,他在1995 年以《乘搭地鐵》取得吉川英治文學(xué)獎新人獎,于 2000年以《壬生義士傳》榮獲柴田煉三郎獎。小說被搬上銀幕的有《情書》(1998)、《鐵道員》(1999 、《到天國的一百英里》(2000)和《壬生義士傳》(2003)等多部,當(dāng)中以《鐵道員》最膾炙人口。
《鐵道員》是淺田次郎首部短篇小說集, 也是暢銷書和長銷書,收錄《鐵道員》 、 《情書》及其他六個短篇,全以“溫柔的奇跡”為主題。 《鐵道員》用第三人稱多視角手法描述故事,并以對話來構(gòu)成細膩的情節(jié)。
傳統(tǒng)日本硬漢形象
扮演佐藤乙松的一代巨星高倉健,起初不愿意接拍《鐵道員》這部戲,因為他對乙松這個窩囊人物沒有興趣。編劇巖間芳樹(1929—1999)卻向?qū)а萁灯炜的校?934— )建議,將乙松的個人故事當(dāng)作北海道的歷史去寫。降旗進一步?jīng)Q定把它當(dāng)作日本戰(zhàn)后史那樣去拍,因為乙松不僅是一個只會拼命工作的愚直漢子,也是一個給國家政策和日本歷史玩弄和擺布的人物。降旗又認為,亦真亦幻的“雪子探父”一場猶如“基督升天”,是神靈對為鐵路奉獻一切的乙松最豐厚的報償。導(dǎo)演的說法打動了高倉健,令他熱情投入工作,還提議“不要把它拍成悲慘的故事,要讓它像五月的細雨般溫馨浪漫” 。透過攝影指導(dǎo)木村大作(1939— )的美麗畫面和眾演員的精湛演出,讓跟主人公同時代的日本觀眾,重溫了自己以忍耐的名義作出無名犧牲的辛酸史。無怪日本影評界公認,電影《鐵道員》是慰藉一代日本人心靈的童話。
改編自真人實事的《螢火蟲》,亦是感人肺腑的作品,既編織了特攻隊員死后化為螢火蟲飛返故鄉(xiāng)的神話,又為他們被國家政策及日本歷史愚弄而抒發(fā)不平。影片情真、意真、景真,山岡與知子40多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借雪嶺上一對丹頂鶴的歡欣跳躍而表露無遺。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的歷史遺恨,借暮年夫婦專訪韓國鄉(xiāng)村而企圖化解。山河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貴,透過春夏秋冬的迷人景色和老青兩代人的情感交流而得到肯定。
《鐵道員》和《螢火蟲》出現(xiàn)了高倉健絕無僅有的兩次流淚畫面,令鐵石心腸者也看得潸然淚下。由于兩部電影的動人情節(jié)能夠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 所以先后取得41億及23.3億日元的票房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