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被安置在房屋后面,一個大垃圾場和雞棚的中間。所謂的淋浴房,其實就是用大石頭堆砌的一片地,石堆大半人高,沒有門沒有窗,全天然設(shè)施,頭頂掛著一個帶開關(guān)的柏油桶,隨時都會沒水。有時候我洗到一半,桶中沒水了,大叫一聲,就會有壯漢去幾里外的井里接水,然后一桶桶地往大柏油桶里倒,倒水的時候也絕不忘記朝露天浴室里的我瞟上幾眼,而我也只能光著身子硬硬地瞪他幾眼,耐心地等待著來自“天堂”的洗澡水。冰涼的井水倒在身上,雖然身在炎熱的非洲,但也足以刺到我的骨頭里。
在不通電的多貢鄉(xiāng)村,能夠淋浴洗澡已經(jīng)是五星級的待遇了,每個人只能分到眼淚多的水。懸崖上風很大,水隨著風兒飄落,我抬著雙手接啊接,也只接到幾滴水。天黑時,我用牙刷插在石堆的縫隙里當鉤子,掛上我的小頭燈,完成了艱難的洗澡工作。沒有毛巾,就用一塊小手帕充當。我對洗澡的要求也隨著惡劣的條件而不斷降低。我想非洲人民也已經(jīng)盡力了,或許他們一輩子也洗不上幾次澡,但為了和國際接軌,接待外賓,臨時裝上了花灑,架起了人造浴室,我還有什么可再挑剔的呢?對于城市的生活我們似乎有太多不滿意,追求奢侈讓我們變得麻木,以至于忘記了生活最根本的東西。有人在意過自己的床有多舒服嗎?燈有多明亮嗎?熱水有多重要嗎?當這一切消失的時候,才會被重視。我的行為就像在犯賤,有好好的家不待,住無人鬼宅;有美味的飯菜不吃,跑那么遠來吃幾個月的番茄土豆。我也常常問自己我是來干什么,看風景嗎?體驗生活嗎?增加談資嗎?都不是。
正式徒步的第一天是從特利去往貝格尼瑪多,六小時山路。我右腳曾經(jīng)有習慣性的扭傷,很擔心這次徒步會半途而廢,我想或許中途我可以乘驢車回去。出發(fā)前,我聽說多貢鄉(xiāng)村有很多山路和懸崖,但上路以后,也沒那么艱難,一切平坦而順暢,12 公里輕松走完了。
徒步途中,我見到最多的就是多貢村屋,它們是用土石堆砌的,外墻用紅泥土涂抹。沿路都是尖頂泥屋,層層疊疊,如蜂窩一般。據(jù)說這些尖頂泥屋構(gòu)成了上百個村莊。他們的村落大都呈“人”形分布。每個家庭住處分為兩個區(qū)域,自己的房屋和存放谷物的簡易房屋。這些簡易房子四四方方的,頂部是用草芥扎成的圓頂,像一個大草帽扣在屋頂,里面存放的多是耐旱、易長的黍。此外,他們也種植一些蔬菜,最常見的是蔥頭多貢信仰拜物教,在大多數(shù)村莊里,神物到處可見,為了加強它們的法力,必須定期用祭品來祭祀,通常就是將谷物粥澆在上面,有時也用雞血,這樣法力會加強數(shù)倍。多貢族面具種類多達80 余種,每一種面具都有不同的寓意。牛頭面具代表勤奮工作,羚羊面具提醒新一代的族人不要放棄從前的狩獵生活,水牛面具則代表力量和勇氣,它告訴人們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最有名的面具“卡納加”,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中間一豎表示天地合一,它能保護人們免受被殺死動物的復(fù)仇,也有人認為,這就是當初被多貢族供為祖先的外星人“諾母”像。
按照多貢族的傳統(tǒng),女人是沒有權(quán)利戴面具的,所以只能由男人來代替。少女面具的加入,寓意日常生活中的家務(wù)瑣事離不開女人,女人是家庭的支柱。在實行一夫多妻的多貢族村落里,對女人的地位如此肯定,超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