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應該的嘛!”王岳笑著,說,“在部里,我就同開悟大師熟悉。以前,南山心渡禪寺的修復項目,就是在我手上批的。”
“就是,就是。王司長是我們禪寺的大施主。”開悟親自給王岳和李揚沏茶,又將山上自產的栗子端來,“那年禪寺大修,幸虧王司長給我們批了三百萬,可是解決了大問題。”接著他對著李楊道,“王司長對佛教也很精通,有很多讓我們受益的見解??!”
“大師見笑了。我選擇到南山來掛職,就是因為這里有心渡禪寺。”王岳將口中的茶回味了一下,說,“到南山來,如此心就定了。”
“那可不行。王司長到南山來,是為南山老百姓做事的,哪能像我們這些老僧,已經是心如止水了。那可不行,不行!既在世,就得入世。入世方為修行之最上。大隱隱于市,大德也是如此??!”釋開悟說完就吩咐下人,中午準備些簡單的素菜,也算是歡迎王司長親臨禪寺。
午飯后,王岳在開悟陪同下,沿南山轉了一圈。下山后,又去看了紅白塔,然后才回到市政府。他的辦公室已經整理好了,就在花木榮的對面。他現在的身份是南山市委常委、副市長。
這些年,掛職干部已經成為官場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干部掛職,是對現行干部體制的一種改善,通過掛職,讓干部得到鍛煉,體察民情,增強基層工作和實際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掛職,讓干部們了解基層,能夠傾聽到基層的呼聲,能夠接觸到在政權高層難以接觸到的案例,以此來培養(yǎng)干部。應該說,從中央層面,搞干部掛職是正確的。但是到了省以下,干部掛職更多時候成了干部解決級別的快捷途徑,成了干部獲得升遷的有效手段。正職下到基層,掛同級正職,意味著他回去就可能會被提拔;副職下到基層,掛同級副職,意味著他正在被組織培養(yǎng)。掛職就意味著提拔,這讓早些年很多干部不愿意的掛職,成了搶手的“香餑餑”。而且,掛職干部到了地方,也成了地方難得的資源。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每年所在單位的十萬二十萬掛職工作基金,更多的是項目和人脈資源。因此,各地在掛職干部的選擇上,都下足了工夫。那些有項目且人脈資源豐富的掛職干部,會成為各地爭搶的目標。即使是那些人民團體和學術單位的掛職干部,看起來他們沒有什么資源優(yōu)勢,但到了底下,立馬就成了難得的資源。他們回到北京,就是最大的資源,他們會將掛職所在地的情況向北京推介。而且,對于很多掛職干部所在地的干部來說,掛職干部又是通向高層的一座橋梁,特別是一二把手,對掛職干部都格外器重。官場上,多一條路就是速度,多一個人就是希望。至于掛職干部,對地方到底能做出多少貢獻,自己又到底得到了多少鍛煉,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如果愿意,盡可以去查看他們掛職結束后所提交的掛職工作報告。那里面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足可以證明掛職工作的無比正確、英明和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