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與母親·革命與放逐(2)

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作者:蔣勛


一八五五年,高更隨母親回到法國,回到了父親的故鄉(xiāng)奧爾良城(Orleans),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法國天主教傳統(tǒng)教育,然而,高更卻再也忘不了遠(yuǎn)在海洋另一邊的異鄉(xiāng)與異教文化,他注定了要再次出走。

三歲到六歲的記憶似乎成為高更一生尋找的夢境。

是夢境嗎?南太平洋浩瀚蔚藍(lán),天空晴朗,白云飄浮,映照在藍(lán)色天穹下巨大的教堂圓頂,基督教堂里混雜著西班牙貴族、軍人與土著勞動者。

土著黑白分明的眼睛,寬而扁的顴骨,扁平的鼻子,厚而飽滿的嘴唇,被烈日炙曬得褐紅的皮膚,呢喃著西班牙與土著混合的語言……

那么鮮明的圖像留在一個(gè)三歲到六歲的孩子腦海中,成為消磨不去、無法被替代的記憶。

然而圖像忽然中斷了……

六歲以后的高更被母親帶回法國,住在奧爾良,繼承祖父的遺產(chǎn),進(jìn)入歐洲純粹的白人的生活中。

圖像忽然中斷了,或許,因?yàn)椤爸袛唷?,反而變成更?qiáng)烈的渴望。

高更回到法國,回到文明,回到強(qiáng)勢的白種人的歐洲,然而遙遠(yuǎn)異域的夢境卻越來越清晰。此后,他一生只是在尋找著如何回到三歲至六歲的原點(diǎn),回到狂野熱烈的土著文化中,接續(xù)起中斷的異鄉(xiāng)夢境。

他在秘魯時(shí)身邊圍繞著土著的保姆、女傭,她們樸實(shí)憨厚的五官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記憶,還有那些華人仆傭,他們的黃皮膚、亞洲面孔,似乎都烙印在高更童年最初的記憶中。

畫家的記憶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非常具體的視覺。

是不是童年最初的記憶會成為人一生永遠(yuǎn)的尋找?

高更此后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里只是不斷嘗試“復(fù)制”他的童年的具體夢境。

那些神秘不可解的從古老印加文化傳衍下來的圖像語言,像一種符咒,像一種癮,成為他血液中清洗不掉的部分。

他回到法國,回到歐洲白種人的世界,他接受白種人正規(guī)的學(xué)校教育,然而,他不快樂。他甚至不知道為什么不快樂,他四顧茫然,找不到褐色皮膚、嘴唇寬厚的保姆,找不到臉頰扁平、眼神單純的亞洲仆傭,他的童年的玩伴全部消失了。

甚至連那個(gè)童年頭上披蓋西班牙絲綢織花面紗的母親也消失了。

母親穿著一般法國女人的服裝,少了在異域的貴族的傲慢,少了殖民地女性的狂野與嫵媚。

高更悵然若失,一個(gè)失去童年夢境的男孩,站在都是白種人的奧爾良街頭,說著流利的法語,然而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殘殺童年夢境的兇手。

高更終其一生只是想逃離白種人的世界,他憎惡教會學(xué)校的規(guī)矩,憎惡學(xué)校的制服,憎惡法語的優(yōu)雅文法,憎惡教士們虛偽的笑容與禮節(jié),憎惡主日的繁瑣儀式,憎惡白種人自以為是的文明中空洞的裝腔作勢。

他迷戀著流浪,迷戀著異鄉(xiāng),迷戀一切荒野異域的肉體與原始,迷戀那大片大片走不完的茂密叢林,迷戀那有種動物體味的女性肉體。

他說:我要畫出文明社會失落太久的蠻荒肉體的奢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