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30日的南京有兩件在當時還算重要的活動,在新街口廣場舉行紀念集會,在和平公園為“還都紀念塔”立碑揭幕。兩個活動都具有象征意義,老百姓不把它放在心上,汪偽政府自己卻很當回事,中央廣播電臺一遍遍地做著預告。由于這個電臺使用的名稱和頻率,與已遷往重慶的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完全一樣,極容易混淆視聽。汪偽政府有意要弄得十分隆重,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在法理上肯定汪精衛(wèi)倡導的和平運動,把和平還都的意義放大,洗清叛國投敵的惡名,強調南京目前這個由汪領導的中央政府不僅合法,而且它的實際地位和作用,要比遠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更能代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利益。
先說新街口廣場上的紀念活動,在抗戰(zhàn)前,這里還算不上太熱鬧,還不是什么市中心。當時為了表示抗戰(zhàn)決心,廣場中央放置了一個巨型的炸彈模型,向南京市民提示可能來臨的戰(zhàn)爭威脅。日本人真來了,具有抗日意味的炸彈模型自然不復存在,取而代之豎立在廣場中央的那玩意有點不倫不類,又像紀念碑,又像廣告牌,自上而下地寫著一連串大字:“汪主席是帶領我們和平建國的領袖”。還都周年紀念活動的具體形式,就是聚集在廣場上收聽汪精衛(wèi)的廣播講話。原來準備請他親自到場演說,后來考慮到安全因素,重慶政府的暗殺人員這一陣活動很頻繁,有情報顯示,軍統(tǒng)特務的必殺密令已經下達,又臨時匆忙改變了決定。
市府安排了一批身著校服的中學生到場參加活動,隊伍相當整齊,一看就知道是事先排演過的。當然,最亮眼的還是來自航校的學生,那都是一些很帥氣的小伙子,他們的制服非常別致,顏色深藍,帶著航空帽,人數(shù)雖然只有幾十個人,可是只要廣場上有了這么幾十個未來的飛行員,已經足夠吸引大家的眼球,已經足以吸引很多市民前來觀看。
與新街口廣場上的熱鬧相比,離此地并不算太遠的和平公園的“還都紀念塔”揭幕儀式冷清許多。這個紀念塔早在抗戰(zhàn)之前就已開始修建,事實上也已經修建完成。最初的本名叫“勵仕鐘塔”,所謂勵仕,是鼓舞讀書人的意思。中國有著“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歷來把讀書人的地位看得很高,具體地址離國民政府五大院的考試院很近,由中央各機關和全國各大學集款捐建。是一座高十多米的塔樓,本義是想作為一個鐘樓,內置一口大鐘,刻上先總理孫中山先生關于選拔人才的“考銓之遺教”。沒想到整體建筑剛剛落成,儀式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盧溝橋事件爆發(fā)了,緊接著是淞滬八一三抗戰(zhàn),再就是日本人打進南京。結果這個“勵仕鐘塔”成了一座廢塔,首都淪陷,東南和華中數(shù)省都讓日本人給占了,也虧汪偽政府的謀士們想得出來,居然鳩占鵲巢,居然廢物利用,讓本有著積極向上意義的勵志塔,最終蒙羞成為汪偽政府叛國投敵的罪證。遺民淚盡胡塵里,從命名之日開始,但凡有點自尊心的南京人,一提到這座不知道羞恥的“還都紀念塔”,便會感到一陣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