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yōu)扮演的黎叔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都極其重要,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源源不斷的人才供應(yīng)是公司所向披靡的利器。
年輕的華特并沒有關(guān)注人才的問題,他一直想當然地處理和同事、朋友的關(guān)系,而這也使他失去了大量的人才,遭遇發(fā)展的瓶頸。
青澀的毛頭小伙兒
“人不輕狂枉少年”,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不成熟,意氣用事,華特也是如此。1928年,明茲通過游說和高薪利誘挖走了華特的整個核心團隊,這讓華特心痛不已。這些人大部分是堪薩斯歡笑動畫公司的員工,從堪薩斯到好萊塢,一路相隨,華特自認為和他們交情很深,殊不知,這只是華特的一相情愿。
當時跟明茲出走的弗里茲?弗里倫為自己辯護說,動畫制作人員集體出走一定程度上是由華特一手造成的。事實上,華特是一個苛刻的老板,他對創(chuàng)作一絲不茍,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下屬。此外,他容易激動,喜怒無常,情緒完全由工作支配: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難免會有分歧,而他一不稱意就大發(fā)脾氣,批評別人從來不留情面;而一旦合他心意,他立即轉(zhuǎn)怒為喜,和創(chuàng)作者稱兄道弟。
當然弗里茲?弗里倫也僅是一面之詞,很可能是試圖為自己的背叛尋找借口,但是一個團隊的集體出走,也說明弗里茲并非完全是信口雌黃。一方面,華特的靈魂完全被動畫所占據(jù),為它歡喜為它狂,他說話不會拐彎抹角,激動處難免大呼小叫、口不擇言;另一方面,大家相交多年,華特打心眼兒里覺得和諸位都是好兄弟,言不由衷的應(yīng)酬話用在親近的人身上,完全沒有必要。
年輕的華特年輕氣盛,不諳世事。他是個充滿激情的創(chuàng)作者,可是當起老板還青澀得很。他行事欠考慮,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不滿和怨氣已經(jīng)在大家心中郁積起來,曾經(jīng)的深情厚誼已經(jīng)變得脆弱不堪,一經(jīng)挑撥,便轟然倒塌。
這一次明茲暗算,并沒有讓華特認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他依然我行我素。而之后鮑威爾挖走尤比·艾沃克,華特震驚了。
尤比·艾沃克出走
對華特而言,尤比非同一般,他視尤比為知己。從1918年,在堪薩斯俾斯麥?羅賓廣告公司合作開始,二人同甘共苦,親如手足,共同創(chuàng)作了“愛麗絲”、“奧斯瓦爾多”、米老鼠等動畫人物,1930年尤比毫無預(yù)兆的背叛,讓華特難以接受。
不可否認的是,華特和尤比的兄弟情誼的確很深。1918年,華特和尤比雙雙被公司解雇,當時的華特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尤比肩上的擔(dān)子沉重得多。尤比家里,年邁的母親臥床不起,父親是個不可救藥的酒鬼,還有幾個年幼的弟妹需要照顧,被解雇對他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尤比整天愁眉不展,已經(jīng)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華特,往尤比口袋里硬塞了10美元,先讓他解決燃眉之急。接著,華特提議兩個人共同創(chuàng)業(yè),說是“共同創(chuàng)業(yè)”,但是當時的創(chuàng)業(yè)基金250美元全部是華特拿的,尤比是一分錢都沒掏。迪士尼?艾沃克廣告公司成立,兩個人苦是苦了點兒,但賺錢比在俾斯麥?羅賓廣告公司要多得多,尤比又有能力養(yǎng)家糊口了,當時,他對華特心存感激。
而兩個人心生罅隙,怪就要怪《星報》上的那則廣告——堪薩斯電影廣告公司招聘漫畫制作人。起先是尤比鼓動華特去試試,多一份兼職也不錯,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兒就不在兩人掌控中了:老板對華特很是滿意,堅持讓他做全職。一進公司,“動起來的漫畫”抓住了華特的心,他渴望到這家公司工作,但撇下公司讓尤比一個人打理,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兩個人協(xié)商后,華特決定“凈身出戶”,我有錯在先,現(xiàn)在資產(chǎn)全部歸你以作補償。到這個時候,華特、尤比還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