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西湖明月引(1)

彼時雨如霖 作者:奈良辰


若說南京路上滿是耀眼璀璨的霓虹燈,那么這里明亮了夜空的便是一盞盞五顏六色的天燈了。高高低低的天燈嵌滿了整片墨漆的天,仿佛要將夜晚照成白晝。赤、橙、黃、綠、青、藍、紫,倒像是七彩之色都集齊了,斑斕了她和他的頭頂上方。

如蘊頭一回見到如此多的天燈聚集在一塊兒,望著那些明明滅滅的燭火光亮,不自禁地感嘆:“真好看……原來天燈竟也可以有這么多種顏色。”見她露出喜色,邱霖江自然也舒緩了面上的棱角,似是隨意地問道:“從前你只見過紅的?”如蘊已經(jīng)目不暇接,下意識地便應道:“嗯,清賜表哥買過三次天燈,都是紅色的。有一次夏夜,我們還一起用毛邊紙扎過一只?!?/p>

說完她才意識到自己方才講了什么。身側(cè)的人沒有開口,雖然人群里那么吵,她卻清晰地聽見他的呼吸聲一下子變得濃重。如蘊噤住,再不敢動,半晌,忽聽身側(cè)那道頎長的身影說:“若是真這么喜歡天燈,等會兒買只色彩好看的放了便是?!?/p>

他的聲音像那法蘭西葡萄酒一般低沉醇厚,有一絲生硬,卻并沒有怒氣。如蘊猛地抬眼,他正一動不動地注視著自己。那雙眼幽黑如墨,因著燈火而熠熠生亮的瞳仁,頃刻間竟叫她覺得有如滿幕天燈的蒼穹。如蘊忽然覺得,他雖然總是冷著一張面,渾身散發(fā)著“生人勿近”的嚴凜與不怒自威的氣度,卻并非所以為的一個輕易動怒的人。

既然邱霖江沒有慍惱,如蘊自然順著他將前頭的話就此掀過去,只問:“這里到底是哪兒?”他們慢慢往前走,他說:“小東門,知道這里嗎?”如蘊搖頭:“第一次來上海,平日里也鮮少看報紙,倒真不知道?!?/p>

“從前這里有一座萬云橋,明代翰林學士所造,故而又稱‘學士橋’。萬云橋很高,南北兩端各有二十四級石階,聽聞清代的時候,附近居民便在石橋邊焚香斗拜月?!彼告傅纴恚f得極仔細,“中秋時分,明月升起映入浦江,月影緩緩地穿過石橋的環(huán)洞,而四周又是裊裊的香煙,香氣彌散數(shù)里之外,滬城的文人雅士贊其為‘石梁夜月’,道是‘萬里風煙接素秋,月華星彩坐來收’?!?/p>

果真是被許多人欽仰的邱二少,明明是商賈人家,他知曉的東西卻真真不少。如蘊聽得倒有些入神了,見他不再往下說,微踮腳往四周張望:“那座學士橋呢?怎的尋不見?”除了攢動的人頭,她怎么都看不到他描述的那座橋。

邱霖江微微一笑,見她似乎有些不耐煩了,這才站住腳步,道:“早些年填沒方浜筑路時,石橋已被拆除,你現(xiàn)今如何能尋到?”惋惜是必然的,余下的卻是對他方才分明有些戲弄的微惱。

“既已拆了,你還同我說這些做什么?”

他臉上那絲淡淡的笑意還在,望著她生動的眸子,他想欺身靠過去,卻只能強忍。她今天穿的小洋裙領(lǐng)口很別致,挖成下尖上圓弧的雞心領(lǐng),露出一大段白瓷一般的頸子。幾縷烏黑的垂發(fā)散落在她胸口,炭發(fā)雪頸,襯得她在清麗之外越發(fā)可人。

但這些他都不會說的。強逼自己轉(zhuǎn)過眼,邱霖江道:“去江邊走走吧,石橋雖已不在,但景致依舊不差。”

圓月當空掛,岸邊柳婆娑。皎月的倒影在水中蕩漾,空中的皓月又鋪灑著清輝,倒是相映成趣。雖說石橋已不在,岸邊依舊有許多居民在燒香斗,一邊燒著一邊跪地祭拜明月。稍微寬敞一點的空地上,此刻滿是正放飛天燈的游人。

他問:“買一只來放,可好?”她未曾料想他當真要放天燈,前頭便有一位挑著擔子的貨郎先生,于是道:“邱先生若是真想放,那如蘊就陪你一道?!?/p>

“喚我二少?!鼻窳亟鋈粊砹诉@么一句,叫她愣住了。然而他的神色很堅持,亦很認真,似乎她若是不改口喚一聲他便不走。

如蘊沒法子,盡管曉得這樣的稱呼太過于親切,而她心里并沒有那么親近他,卻也只得低低喚了一聲:“二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