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提起“走了”這支樂隊的時候,我的興奮絕對不亞于每一個喜歡或者討厭他們的人。主唱李焱,來自寧夏,有1米8以上的個子和干瘦的身材。貝斯手雙喜(前任是李雪濤),曾經(jīng)是西安搖滾演出的主辦者之一、“張冠李戴”經(jīng)紀公司負責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張冠李戴音樂節(jié)的主辦者和黑撒樂隊的貝斯手。鼓手黃星,寧夏人,在與主唱相識之后加入樂隊。我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剛剛換了貝斯手,并且第一張小樣也在緊張有序的錄制當中,那兩個月是在“金絲猴”陪伴下度過的,這讓我想起同等價錢的軟“蘭州”,也讓我想起一幅畫面:李焱從牛仔褲里拿出早已經(jīng)揣彎了的軟“蘭州”,兩只手弄直,放在嘴上,點著……回想起來,已經(jīng)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仍然記得在他們的小樣首發(fā)式上,錄音師興沖沖地說:這是西安有史以來最精良的一張小樣。是的,這張小樣在當時是最出色的,他們的朋友小貓也在給某雜志的文案中這樣寫道:無論怎么看,這張小樣都像極了某個樂隊的正式專輯。
大概是2003年,李焱住在美院旁邊的二府莊,我和小貓去他那里拿被子,本來想聽他說說小樣的事兒,但是他沒有說。他電腦里放著其他樂隊的歌,評論說和國內(nèi)某一支樂隊像。
我不知道當時或者更早以前,有多少人喜歡他們或者討厭他們,但肯定都不在少數(shù),前者可能把自己對他們的喜愛埋在心里,后者則勇于說出觀點。如果是這樣,前者似乎要比后者多一些,2003年的西安,仍然是一個崇尚重型的城市,對于其他風格的樂隊,大家需要時間接受。
他們本身的定義是后朋克,但更像極了原始的歌特:鼓來打底,吉他的鋪墊,貝斯來穿插。這更像主唱本人的樂隊,他們有太多好的歌詞和動機,足以打動每一個在場的人的心靈,它可以讓你瞬間顫抖,體溫驟然下降,然后迎接更多突如其來的悲傷。主唱則是敏感的,他只是抱著琴,永遠穿著一件大許多的外套,弓著背唱出一個又一個和自己相關或者不相關的故事,他過分地在舞臺上抽搐,這種做作換來的不是唏噓,反而是更多的感嘆。音樂更加充分地表達,在節(jié)奏急促的時候,有人跟著一起雙腳離地跳躍;在抒發(fā)感情的時候,有人不由自主地踮起腳尖。同時主唱又是沉默的,除了歌唱之外,和嘴有關的只有煙和酒。他讓足夠多的女孩子興奮,而這些女孩子因為這個主唱,更加喜歡這個悲傷的樂隊。
主唱李焱不是我或者許多人猜測的那樣,生活中的他愛說愛笑,不管他是快樂或者悲傷,總在談話中有意無意地插入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一種對音樂的堅持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出現(xiàn)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
小樣只發(fā)行了200張,李焱向朋友借了一點兒錢。可就是這200張制作精良的小樣,在西安銷售得卻異常緩慢。出于堅持和熱愛,這點不如意顯得微不足道,人們的非議少了,但是非議后,抵抗還在悄然繼續(xù)。
后來,他們的現(xiàn)場比以往活潑,他們的生活比以往拮據(jù)。有人說,他們像“木馬”、像“拆”……關于中國這樣的樂隊,人們的評價總是如此“正?!保嘎牨娔芸吹礁嗟牟煌?,看到感情,看到態(tài)度……對于他們,有時候內(nèi)心的敏感和混亂才是良藥。身處平靜的人們,好像不該說得太多。
2003年10月,樂隊在進行了西安、南京、成都三地巡演后宣告解散,在此次巡演中,剩下的多數(shù)小樣銷售一空,得到了無數(shù)的贊揚和肯定。2004年夏天,他們錄制的最后一首作品收錄在《掩灰的色彩:西安獨立音樂合輯vol.1》之后,樂隊正式解散。樂隊解散之后,李焱悶頭做起了電子樂,在搖滾現(xiàn)場見到他的機會越來越少,他說他已經(jīng)厭倦了樂隊這種形式。也許對于他來說,一個人做音樂可能是最無奈的選擇,好在,他還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