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覺醒的腦袋”:不安定之后的不甘心(2)

昨日不辭而別:廢都搖滾記憶1990-2014 作者:錘子


形式是一方面,能力則是另外一方面。假裝出來的陳詞濫調(diào)并不適用,長安并不需要復興,曲江與大明宮遍布的假建筑只是一幅旅游地圖、一首枯竭的歌,充其量也就是隨著失真節(jié)奏搖幾下頭。可觀眾對搖頭的要求也不見得就低于歌詞,音樂本身是弱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主唱每場演出都恨不得把每一個字咬得震天響。問題還在于音樂,如果說鼓只是中規(guī)中矩地完成了任務(wù),那么節(jié)奏的單薄讓吉他變得不及格,對于鼓、吉他、貝斯經(jīng)典的朋克三件套,貝斯也僅僅是讓單薄的節(jié)奏下面多了幾個低音,這種編配讓貝斯失去了本來應(yīng)有的作用。三件樂器之間空間太多,多到隨便哪一件樂器稍作豐富,都可以讓歌曲升級。他們始終沒有進入那些空白的空間,就像一只碩大的蜂窩里面只有十幾只蜜蜂那般讓人輕視。

越是深入,越需要硬功,任督二脈還沒有打通,唯一的辦法只有更艱苦的修行,歌詞的任脈與歌曲的督脈才有開啟的可能。搖滾樂并不一定要和文學比美,與維生素比豐富。

樂隊始終沒有太大的改變,于是沒有更多關(guān)注,剛起步的他們,也只有本能地延續(xù)目前的方式,依然企圖通過標榜態(tài)度來使自己變得強大。但是基礎(chǔ)不可丟,現(xiàn)在的一廂情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肯定有優(yōu)點,實際上,他們沒有因為任何原因停止過任何一場演出,也在一場又一場的演出中讓人看到了轉(zhuǎn)變的努力,哪怕微不足道。搖滾樂需要微不足道,需要點滴汗水匯成河的希望。音樂的獨木橋上依然搖搖晃晃,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危險,在尋找平衡。

2005年,搖滾樂已經(jīng)完全是青少年亞文化的主要戰(zhàn)艦,和早期的搖滾樂隊不同,對于音樂不夠完善的樂隊,再也無法用“只要發(fā)出聲音就好”這個最簡單的要求來說服自己。

對于持不同意見的觀眾,樂隊并沒有聽之任之:一邊是不滿于樂隊的觀眾,一邊是維護著自己的樂隊,調(diào)和這種矛盾的除了音樂之外,還需要樂隊轉(zhuǎn)變對觀眾的態(tài)度。

總有厭倦的時候,在音樂的范疇內(nèi),這種矛盾也許是尖銳的,在生活之外,這種矛盾無非就是一場游戲。最終,這場游戲從有趣變成無聊。

截至2006年,樂隊幾乎不再演出,沒人知道他們是否解散。這也許是大多數(shù)樂隊的命運,在我看來,多少有點兒不甘心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