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信,若是雞群也有人類的分工制,那么,小冠公雞會成為徹底的奴隸。
我向父親請教這其中的原因,父親說:“小冠公雞是在大冠公雞的欺凌中長大的,自小的挫敗感已經(jīng)瓦解了它的斗志,就算你分給它幾只母雞,母雞也會跑回大冠公雞身邊?!蔽也惶嘈?,特地抱了兩只母雞放在小冠公雞身邊。果然,剛一放下,兩只雞就都跑了回去。
這恐怕也是人類失意者大多會長久沉淪的根本原因吧!
父親還告訴我:“其實,公雞帶著母雞吃東西時是吃不了多少東西的?!蔽掖鬄轶@訝:“為什么呀?”父親說:“因為它要觀察周圍環(huán)境,要為一群母雞的安全負責(看來自然界雄性的職責就是要給雌性安全感的)。放心了才吃上一口,這就是你為啥子看到它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吃東西一樣?!?/p>
兩只公雞聽到動靜后的反應(yīng)也是不一樣的。大冠公雞會選擇戰(zhàn)斗,而小冠公雞會選擇逃避。最大的失敗,是它從來沒有戰(zhàn)斗過,慣性思維已經(jīng)讓它完全失去了為自己爭取一些什么的能力,只能被動地等待命運的施舍。
很多只把理想掛在嘴上的人,就像這只小冠公雞一樣,對既成的事實,不敢去改變。雖然對生活十分不滿,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思考自己要怎么辦,但白天一起來就很快忘記了自己在無數(shù)個不眠夜的苦思,繼續(xù)陷入生活的瑣碎里,繼續(xù)沉淪、放縱。晚上千條萬條路,白天回歸原處。
其實,恐懼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試著走出去戰(zhàn)斗,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事實也許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可怕。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去嘗試。
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多數(shù)時候受限于慣性思維。要突破慣性思維就要善于自我反省。所以,如果一些固有的成見已經(jīng)成為奮斗路上的最大障礙時,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去突破、去嘗試罷了。
你去拼了,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鳥籠邏輯:心理學(xué)家詹姆斯發(fā)現(xiàn)的一種慣性心理:掛一個空鳥籠在房間里之后,主人必定會面臨客人的不斷詢問,最后或者會買一只鳥回來,或者將鳥籠扔掉。這說明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會受制于大眾的認知思維和自己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