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大遷徙(2)

江湖中國:一個非正式制度在中國的起因 作者:于陽


世界視野下的中國江湖

世界各國的歷史,都曾或多或少擁有一些江湖因素,諸如俠客、黑幫、邪教之類,不能說江湖唯中國獨有。應該說,秘密社會和私人關系屬人類共性,只不過這些共性在不同時空和文化得到不同的培育和蔓延??v覽全球,僅中國江湖曾于20世紀民國時期,在最高權力上顛覆過整個社會,而且至今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普通公眾,干預商業(yè)文化和政治運作。唯有在中國,或海外華人社會生活,方可出現(xiàn)全社會江湖化,江湖慣例壓倒正式制度影響社會生活。這是中國江湖的顯著特征,因此中國江湖可稱人類江湖世界的“巨無霸”。

中國江湖創(chuàng)造了一些特殊組織結構和制度。擇要言之,在組織上,江湖創(chuàng)造了一種網(wǎng)絡結構——私人關系網(wǎng),即關系社會。它既不同于現(xiàn)代團體,也不同于傳統(tǒng)宗族組織?,F(xiàn)代團體,即法人團體基于社會角色設計(職務),在此基礎上施以法律規(guī)則管理。家族或泛家族組織(如結拜兄弟團伙)基于“輩分”“名分”,施以禮教規(guī)則管理。二者只與角色或名分相關,而與真實的個人無關。恰恰相反,江湖私人關系網(wǎng),完全基于人際關系好壞,甚至取決于某一時期的私交好壞,而與角色名分系統(tǒng)無關。

此外,江湖還創(chuàng)造了幫會組織模式,既在結構上與現(xiàn)代團體相似,又在等級和稱謂系統(tǒng)上與家族宗族組織接近,幫內稱“師父、師母、師兄、師弟、師姐、師妹”,是團體與家族兩種結構模式的混合物。

江湖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因地制宜、五花八門的習俗慣例,也就是非正式規(guī)則,即江湖規(guī)矩。規(guī)矩隨不同幫會而不同,甚至隨不同香堂(支部)而不同,有些取自儒教宗法制度,有些取自道佛經(jīng)典,有些取自傳統(tǒng)主流社會小傳統(tǒng),譬如人情和面子。

近幾百年來,不管中國社會上層機構如何變動,封建朝代如何更迭,江湖始終是凝聚民間社會——即所謂“下九流”的重要因素。通過階層流動——下層人物躋身上層社會,慢慢對上層軍事、政治和經(jīng)濟活動產(chǎn)生影響。官場和商海的“應酬”延綿不絕,茫茫一片一望無際,內涵上就是江湖運作。燈紅酒綠、大吃大喝、夜夜笙歌、桑拿洗腳,非關中國人好吃懶做,而出于江湖運作的實際需要。江湖需要應酬,就像團體需要開會,科層制需要公文旅行一般。雖然江湖慣例是近代以來中國腐敗現(xiàn)象的主要技術通道,但不能否認它也是晚清以來,儒教崩潰之后,維系這個國家不至瓦解的基本力量。五百年來,定耕家族體系土崩瓦解,在新的局面下,移民需要一定之規(guī)加以管理,江湖臨時擔當了影子制度的角色。就譬如西方政治,上屆政府集體辭職,留下一個看守內閣維持局面。江湖就是儒教崩潰后的“看守內閣”。

這里說的江湖,不限于大陸,還包括海外華人社會。散居各國的華人習性大體接近,而與居住國的國民相去甚遠。共同的語言和后儒家文化遺跡是主要根源,其行為顯著特征是江湖化,講裙帶關系,講人情,重親族,愛面子等等。

以下四條足以標識華人與外國人之不同:

(1)講關系:關系就是由親屬、熟人結成的社會資源和信用紐帶,“多個熟人多一條路”,熟人之間相互幫忙,共謀生存。

(2)講人情:人情是華人運作人際關系的不成文法,同時也是兼有感情和利益成分的虛擬性媒介物。

(3)講面子:面子是中國文化特別強調的一種價值,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規(guī)范和運作人際關系的工具。

(4)講“混”:混這個字,不容易譯成外文,是中國江湖文化語境的獨有概念;在中國,其含義不言自明,大約可分為以下幾層:①撈錢;②日子過得滋潤;③有面子;④有地位;⑤人際關系好;⑥飛黃騰達?!盎臁笔且环N江湖的核心價值,一種人生觀體系,是江湖世界的終極關懷。它起源于作為江湖先驅的流浪人、漂泊者、游民和流氓。

以上四條,正好構成今日江湖主型——關系社會的結構功能體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