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漢至宋元:江湖萌芽時期(6)

江湖中國:一個非正式制度在中國的起因 作者:于陽


秘密教門四大先兆:五斗米道、太平道、彌勒教和白蓮教

道教和佛教的異端,也稱教門,也是江湖的源頭之一。這些異端或教門的傳播形成秘密社會,是孕育江湖文化的溫床。

東漢時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是史學公認的秘密教門源頭。東漢是道教起源和未分化年代,它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搖擺不定,是否走向政治懸而未決。后一點很重要,關系到能否形成體制外的體制,而這是江湖成熟的關鍵?!度龂尽の簳份d:五斗米道教主張魯?shù)淖娓浮套鎻埩昕途铀拇?,“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這位張陵又名張道陵,就是民間鼎鼎大名的張?zhí)鞄煛朗孔鎺煚?。張?zhí)鞄熞晕仔g治病,效果被神化,拜師者絡繹不絕,達到數(shù)萬人之巨。為便于管理,張?zhí)鞄煂⑺麄兙帪槎酥危瑢焐隙诵撬?。再下分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訂有規(guī)章制度,設專職管理。這便是《水滸傳》“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來歷。五斗米道經(jīng)三代傳至張魯,張魯先得益州牧劉璋(相當于四川省長)恩寵,后與其反目,逃往陜西漢中,武力割據(jù)三十年,形成朝外政權(quán)。他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初入道者稱“鬼卒”,資深信徒稱“祭酒”,各部首領稱“大祭酒”。教義宣揚“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遂得痊愈。還修建義舍,放置米肉供行路人果腹。不設官員,以教門祭酒治理地方,“民夷便樂之”。若以今天眼光來看,是梵蒂岡式的政教合一小國。在五斗米道興盛同時,還活躍著一支太平道。魚豢《點略》載:張角創(chuàng)立另一支道教異端太平道,借禱祝、符水、符箓、驅(qū)鬼儀式聚合信眾,稱為“黃巾軍”,設立三十六方。一方為一軍營單位,大方一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總數(shù)三十多萬人。

張?zhí)鞄?、張魯和張角,三人共同處是?chuàng)建了正統(tǒng)體制外的社會組織,對后世江湖影響極大。

道教以外,佛教異端在明代以前也不遜色。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間,浙江義烏人氏傅大士創(chuàng)立彌勒教,組成秘密教門,組織體系嚴謹;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間,河北冀州人氏法慶發(fā)動大乘教起事;南宋時,江蘇吳郡人茅子元創(chuàng)立白蓮宗,元朝后改稱白蓮教,是現(xiàn)代許多武俠文學影視作品的背景題材。考量這些佛教異端的江湖因素,它們共同之處是入世,不像一般宗教的出世,而是偏愛社會組織和政治權(quán)力。佛、道教主流是出世的,不訴諸社會組織,不對抗官方體系,不構(gòu)成體制外的體制。

大量秘密教門興起,為孕育江湖社會積聚了潛力。但是,從東漢至宋元的江湖萌芽時期,雖歷朝歷代各有秘密社會滋生,但相對數(shù)目少,不像明代以后如雨后春筍一般,所以,考察江湖的興起,還是要從明代著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