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造謠(9)

文化商人 作者:尚建國


當(dāng)然,也有那么一個問題讓張鶯迷惑不解,那就是:既然王京都在世紀(jì)公司時與何志成關(guān)系相處得不錯,王京都對何志成是敬重有加,評價還那么高,王京都也僅僅只是與李香和巴西寧有那么一些過節(jié)兒,可是,那個王京都為什么要對世紀(jì)公司動用如此卑劣和惡毒的伎倆和手段呢?這里面是不是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一些內(nèi)幕呢?這內(nèi)幕又是什么?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掘墳之怒?張鶯不知道,也想不明白。這些撲朔迷離的事情,外人的確是很難弄清楚。不過,在張鶯看來,她至少是覺得那個王京都可真是個怪物。

不可理喻的怪物。

這是張鶯對王京都的評價。

張鶯此前也曾打電話向她媽媽張娟娟討教問計,以解除心中的迷茫,尋找這個事情的答案。

張娟娟在電話里說,這個事情的真相,你們單位的頭兒應(yīng)該知道一些,你多問問他。

張娟娟隨后又在電話里說,這事如何處理,關(guān)鍵要看你們頭兒的態(tài)度。張娟娟的意思是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能和平解決是上策。張娟娟篤信佛教,凡事以善為上,以和為貴。

有一次,張鶯在何志成的辦公室里,當(dāng)著何志成的面,給她媽媽打了個電話。并在隨后的談話里說明了她媽媽張娟娟的態(tài)度。坐在張鶯對面的何志成發(fā)話了。他在沉默了許久之后說,王京都以怨報德,那我們就以德報怨。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他會迷途知返。

那天,張鶯從何志成辦公室出來心里特別透亮。她認(rèn)為何志成的態(tài)度與她媽媽的態(tài)度,還有與她自己的態(tài)度如出一轍。都是得饒人處且饒人。透過此事,張鶯更加心儀何志成了。也就是在上個周末的時候,張鶯還去了一趟大覺寺。大覺寺那敞開著的紅漆大門,古老而莊重,寺門上鑲嵌著一塊大大的匾額,“大覺寺”三個大字,字體剛勁有力。張鶯當(dāng)時凝視著大覺寺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忽然想起了武漢的歸元寺。張鶯像她媽媽張娟娟一樣,是個見寺院就跪拜、見菩薩就磕頭的主,張鶯總覺得那些修習(xí)佛法、普度眾生的高僧大德,還有那些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的寺院,都能給人們帶來積德行善悲天憫人的情懷。而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失去了佛的指點與渡化,那將會是苦海無邊。三界五行,處處有苦有難,處處也有福有甜。后來,張鶯在大覺寺里抽了一簽,算了一卦,那大師解卦時說,她未來的夫婿姓何……當(dāng)時那大師還說了一些別的東西,張鶯并沒有都記住。盡管張鶯并不想借助某種虛幻的力量來加固她自己的自信心,可是,夫婿姓何這一簽卦,還是更堅定了張鶯對何志成的愛慕。再后來,在大覺寺那些雄偉的大殿里,張鶯常常被一些佛像所吸引,駐足觀看。卻也不是太懂,看得不太明白。還有寺院里的那些高大久遠(yuǎn)的參天大樹??粗粗瑥堹L居然有些出神了,她想起了當(dāng)年武則天去嵩山的一個什么寺院,見到一個巍峨高大的樹木,激動興奮之余,便將此樹木封為了大將軍;再往里面走,見到了一棵更大的樹,卻只能封為二將軍了;隨后又再往內(nèi)走,見到了一株更為高大的樹木,卻也只能封賞為三將軍了……張鶯當(dāng)時站在大覺寺院內(nèi)就呆呆地想,人生往往就是這樣,在還沒有尋到最好的東西之前,就一定要好好地尋一尋,別錯過了,別漏掉了;可是,一旦尋到了,那就一定要將那機(jī)會抓牢了,抓緊了,抓實了。截止到目前,張鶯有那么好幾次,想找個機(jī)會向何志成示好,張鶯同時還想給何志成送點小禮物。然而,何志成卻僅僅與她談工作。那些談話的內(nèi)容只要稍有一點點的偏頗,何志成就會顧左右而言他。

張鶯覺得,是時機(jī)和火候還沒有到,還沒有成熟。而張鶯在心里默默地尋思著,她想,她應(yīng)該是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毅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