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在同里 (1)

走吧,趁我們還活著 作者:龔映吾


同里橋

樓閣錯落霧靄稀,紅燈岸邊醉笛聲。

幾座飛橋日邊斜,一彎秋水篷舟冷。

逢人欲說他年事,笑迎難為過往情。

石徑久遠為誰鋪,須懂喜慶踏足音。

我一直在飄泊,塵世間飄泊。從這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不知道意義和價值何在,但生活在旅途中的諸多感悟,與新鮮事物帶來的刺激,讓我欲罷不能。我生活在旅途中。

雖然,在旁人看來,沒有一個固定的家,也許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可憐可悲的。但是,我同樣以惋惜的目光看待他們,因為我知道,我的生命鮮明地活著。探尋生命的價值,思索生命的意義,對于短暫而脆弱的人生而言,還有什么比此更為重要的呢?!

這一次,在一位老師那兒住了幾天,問了一些問題之后,便準備離去。老師說話了。

“先去一趟同里吧!從蘇州去,不遠,挺方便的?!?/p>

“為什么要去同里呢?”我很警覺,因為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是應該認真揣度的。

“去吧,或許那兒是你的家?!袄蠋熀吞@可親地說。

“我的家?”我無法掩飾自己的驚訝。

“當你找到家的時候,我會來和你一起?!崩蠋煹卣f。

這個消息太意外了,他說這話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我想詢問個明白,當我望向老師的時候,見他的表情,我知道他不愿就此作更多的詮釋。

我明白這將會是一個重大的難題,很難解開的難題。于是,還問了一句,“有沒有什么途徑能找到……家呢?”

“靠你自己?!?/p>

回答完這話,老師便不再和我糾纏這個問題,留下我,獨自回味剛才話中的意思。

光想是不會有答案的,第二天,我出發(fā)去了同里。

同里,舊稱“富士”,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里”。宋代,有文人將舊名“富士”兩字相疊加,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里”。同里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從位置而言,同里距離蘇州城有18公里的距離,所有建筑依水而立,古鎮(zhèn)鑲嵌于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在煙波浩渺的水面,坦蕩著古老的情懷,歡迎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如今,我投入了它的懷抱,一個尋找家園故土的浪子。

抵達同里古鎮(zhèn)的時候,秋天清晨的霧靄尚未散盡,輕柔地籠罩著古樸的小鎮(zhèn)??諝庵羞€有一絲涼意,隨了細風吹送過來,讓人清醒,讓人淡淡地依戀,只覺得心曠神怡,寧靜而悠遠。

這里會是家嗎?帶著老師賜予的疑問,我在內(nèi)心深處不停地問自己。

街上行人還不多,沒有高聲喧嚷,整個古樸的小鎮(zhèn),仿佛還沉浸于睡夢之中。這也難怪,頭枕著窗外蜿蜒流淌的小河,伴隨著“吱呀”作響的櫓聲,在如此寧靜清幽的環(huán)境中,給予人的不僅是身體的休息,更是一次靈魂的洗禮。這樣清新的夢,在人的一生中不會太多。

河岸兩側的建筑,為明清時所建造,幾乎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風格,在一片清輝中,勾勒出高墻飛檐的輪廓,其黑與白夾雜的寫意,莊重而肅穆,像傳統(tǒng)水墨畫卷一樣鋪陳開來。間或幾串掛在檐角的紅燈籠映入眼簾,估計時日不長,明艷依舊,像水墨畫中鮮紅的落印,又像是歸家的幸福指示,充滿喜慶的氣氛,給予一片難忘的溫情。這兒的風景,頓時不太冷了。

小橋,是同里不可缺的風景,走不了幾步遠,便見到彩虹狀的小橋橫臥于兩岸間。人在橋上行,船在橋下?lián)u,或駐或行,總是發(fā)自心底的無限依戀。它不僅承載著交通的往來,更是跨越了時空,成為連接遙遠記憶的紐帶,讓人總也止不住地遙想千百年前此方水土的盛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