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機有變,善自為謀可自保(1)

勝利者的陽謀 作者:李娟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yè)家,被后人尊稱為“商圣”。他留名青史一是源于與西施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二則是由于他曾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國,使其躋身春秋五霸之列,并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一心經(jīng)商,積攢下巨額財富,成為我國儒商之始祖,為后人留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一代傳奇。范蠡在仕途與商界上的巨大成功很大部分歸功于他隨機應變、善為自保的遠見卓識,是我國歷史上識時務的俊杰典范。

先為謀臣,后為商圣

范蠡是越王勾踐的謀士,吳越兩國位于今江浙一帶,長久以來相互攻伐,積怨頗深。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馬山)決戰(zhàn),越王大敗,范蠡在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吳國,獻“卑辭厚禮”成功與吳國議和,并進諫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等待時機以東山再起,為表忠誠,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贏得了勾踐的極大信任。

三年后,他與勾踐一同歸國,并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shù),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順利實施滅吳計劃之一的“美人計”,他跋山涉水,找到德才貌兼?zhèn)涞慕韼狡媾?mdash;西施,在歷史上共同書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里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吳國被滅后,越王勾踐順利稱霸群雄。鑒于范蠡的極大貢獻,越王勾踐尊其為上將軍。

在霸業(yè)已成,舉國歡慶之時,范蠡選擇急流勇退,舍棄了越王賜予的高官厚祿,隱姓埋名輾轉(zhuǎn)來到齊國,與家人在海邊結(jié)廬而居,并以墾荒耕作,兼營副業(yè)經(jīng)商為生,他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數(shù)年之間積累了巨額家產(chǎn)。但他氣度非凡,有了巨額財富之后,經(jīng)常仗義疏財,施善鄉(xiāng)鄰。齊王仰慕范蠡的賢德,拜他為相國,讓他主持政務。范蠡感嘆自己能夠“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致于千金”已達到人生的極致,因此任相國三年便再次選擇歸隱,并遷徙至山東定陶一帶,又一說是在宜興制陶,并再次積累起來萬貫家財,自號陶朱公,被當?shù)孛癖娮鸱顬樨斏?,并成為我國以道德?jīng)商而聞名天下的儒商之鼻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