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次“圍剿”和反“圍剿”的斗爭(3)

胡華文集(第一卷) 作者:胡華


1935年1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遵義召開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博古、劉少奇、陳云、鄧發(fā)、凱豐等及各軍團的司令員、政委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以及黨中央秘書長鄧小平,共產(chǎn)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在會上,張聞天作了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最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都作了旗幟鮮明的發(fā)言,同“左”傾教條主義的軍事路線進行了堅決斗爭。會議對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分析批判了“左”傾機會主義者在軍事領導上所犯的一系列的根本性質的錯誤,徹底否定了“左”傾機會主義的軍事路線,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

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后來,又決定了張聞天接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和王稼祥三人小組,指揮軍事。這次會議勝利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夠在長征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并鍛煉了黨和紅軍的骨干,并且克服了張國燾的退卻逃跑路線和分裂黨的陰謀,到達陜北,勝利地結束了長征,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了抗日高潮的到來。

遵義會議決定繼續(xù)北上抗日。中央紅軍在遵義附近集結主力,近兩個月中,巧妙地四渡赤水,擺脫了優(yōu)勢敵軍的圍追堵截,擊潰許多國民黨的“追剿”部隊。中央紅軍隨即南渡烏江,佯攻貴陽,敵軍紛至貴陽時,紅軍旋即向云南突進,繞道川康邊境進入四川,翻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后,和原由鄂豫皖撤至四川的紅四方面軍會合于懋功。黨中央先后召開兩河口(懋功北部)、毛兒蓋(地名,在四川松潘附近)會議,決定關于北上抗日問題,黨中央反對了在紅四方面軍工作的張國燾的錯誤主張。張國燾由于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主張向西康方面退卻,這是十足的逃跑主義。黨中央則堅決主張北上到抗日的最前線,迎接革命高潮,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結果黨中央的正確主張取得了勝利。紅軍組成左右兩路軍通過渺無人煙的水草地。右路軍到達巴西、左路軍到達阿壩后,張國燾電令前敵總指揮部政委陳昌浩:“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發(fā)現(xiàn)了這份電報,立即向毛澤東報告。

黨中央當晚在巴西召開了緊急會議,采取果斷措施,連夜率右路軍組成陜甘支隊北上。張國燾則違抗中央的命令,擅自率領以紅四方面軍為主的左路軍,南下至西康甘孜一帶,并且公開進行反黨反中央的背叛活動,非法地組織了另一個“中央”,破壞黨和紅軍的統(tǒng)一,使紅四方面軍蒙受了重大的損失。而中央紅軍則經(jīng)過甘陜境內的殘酷戰(zhàn)斗之后,于1935年10月,勝利地到達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罕有的紅軍北上抗日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這一個勝利的長征,經(jīng)歷了人類想象以外的艱難困苦。地面有國民黨軍及地方軍閥部隊的圍追堵截,天空又有敵機轟炸。蔣介石想要在長征途中把紅軍全部消滅,但中央紅軍一路上擊潰了國民黨軍410個團和無數(shù)的土匪和地主武裝,占領過54個城市,征途上披荊斬棘,所向無敵。

紅軍除了與敵軍武裝斗爭外,還要與山川的險惡、糧食的匱乏(有時不得不吃草根和皮帶)以及傷病的折磨作斗爭。兩次沖過烏江天險,巧計奪取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過天氣嚴寒空氣稀薄的雪山,走出荒漠無際的大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中央紅軍戰(zhàn)勝了這一切困難,跋涉11省,歷時一年,終于實現(xiàn)了空前的戰(zhàn)略大轉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