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是如此清澈、如此浩瀚,不受時間的影響,沒有空間的局限。距離和空間是心智的產(chǎn)物,這里和那里都是事實的存在,但在沖動的欲望之下,它們都變成了心理因素。心智是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它是如此復雜,但本質上卻又那么簡單。心理上的沖動讓心智變得復雜,這些沖動帶來了沖突和痛苦,抵觸和索求。要覺察到這些沖動,要做到與它們擦身而過卻不糾纏其中,的確非常困難。人生就像是一條流動的大河,而心智宛如一張大網(wǎng),迫切地想要在這條河流中網(wǎng)住一些東西,拋棄另一些東西。這個大網(wǎng)本不該存在。這張網(wǎng)由時間和空間編織而成,它制造了此岸和彼岸、幸福與不幸。
驕傲是很奇怪的事情,大事會讓我們驕傲,小事會讓我們驕傲;財物、成就和美德會讓我們驕傲;種族、名望和家族會讓我們驕傲;能力、長相和知識也會讓我們驕傲。我們用所有這一切來助長我們的驕傲,或者我們轉而奔向謙遜。驕傲的反面并不是謙遜,而依然是驕傲,只不過這種驕傲被冠上了“謙遜”的名稱罷了;覺察到自己的謙遜就是一種驕傲。我們的心智必須有所歸屬,它會掙扎著成為這或者成為那,但永遠不能處于“空”的狀態(tài)。如果“空”是一種嶄新的體驗,我們的心智就必須擁有這種體驗,企圖保持心智的平靜依然是一種貪求。我們的心智必須超越所有的努力,然后才能……
我們的日子過得如此空虛,雖然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活動——經(jīng)商、投機、冥想、痛苦和歡樂——但我們的生活依然是空虛的。如果剝?nèi)ヒ粋€人的地位、權力和金錢,那么他還能剩下什么呢?從外在來看,他有那么多值得炫耀的東西,但他的內(nèi)在卻是空虛的、膚淺的。我們不可能同時擁有外在和內(nèi)在的財富。內(nèi)心的富足遠比外在的財富重要。外在的財富可能會被人剝奪,外部的事件能夠把我們小心翼翼營造的一切摧毀。但內(nèi)心的富足不會受到腐蝕,什么都無法觸動它們,因為它們不是心的造物。
人們想要得到滿足的欲望是如此強烈,為了獲得這種滿足,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滿足是人們賴以為生的依托。如果不能在某個方向上獲得滿足,他們就會嘗試另一個方向。然而,滿足這件事情真的存在嗎?滿足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讓人們感覺稱心如意,但它很快就會消失不見,于是我們不得不再次踏上尋覓之路。一旦了解了欲望的本質,“滿足”這個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欲望就是努力想要變得有所不同,一旦我們不再想變成什么,也就不再渴求得到什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