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洗腦術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1)

洗腦術: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 作者:高德


本書的開頭,是一些關于“為什么”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思考“為什么”,比如,“為什么鄰居總是侵占我的花園,我卻只能忍氣吞聲?”“為什么老板定期就要跟我過不去,偷奸?;耐路瓶藚s總能逃過他的眼睛?”

但是,下面的“為什么”對你而言可能具有更多一點的積極意義,雖然聽起來這樣的問題離我們稍有些距離??墒?,越是對生活發(fā)揮著重大作用的議題,就越容易被人們忽視,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為什么有的公司秩序良好,成長速度快得驚人,有的公司則亂糟糟就像家庭作坊、讓人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

為什么有的人就算不努力做事也能體現很高的效率,占有著更多的資源?有的人就像糧倉里的老鼠,雖不辭勞苦地忙碌卻只能活在背離陽光的地方?

為什么國與國、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比,也總是這樣大同小異?

他們的基礎條件都是平等的,可結果的反差卻如此之大,秘密在哪里呢?

這是一些很有意義的問題,它們的價值超過了諸如“為什么你把衣服晾在書房而不是陽臺”、“為什么我一遲到就被發(fā)現而皮特卻總能得到部門主管的寵幸”這樣的問題。

很少有人思考上述疑問并找出正確的答案。

總有人跑過來語重心長地告訴你:

“我說伙計,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干活,車子和房子都會有的。”

“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我們不要去想為什么,這會給我們惹來麻煩!走,跟我去喝一杯!”

“然后呢?”

“回家睡覺!”

這是他們的答案,懶于思考,很快接受現實,并按給定的規(guī)則生活并定義幸福。但,真相遠非如此。

任何一家公司和整個的產業(yè)鏈,其本質都同“傳銷”類似,只有上家才能獲得較好的利潤,處于下面的全部都是提供服務和被壓榨的工具。以此類推,下一層級的總是只能得到較低的利潤和付出較多的勞動。

這就是現代管理模式的本質,也是人類社會的真相。

據我生活的經驗所知,臺企、港企、日企、韓企,都是如此。當然全世界的行業(yè)和公司都是這樣的“結構”——人們較認同“結構”這個詞,沒有區(qū)別。但我覺得不妨用另一個概念來比喻更加貼切一些:規(guī)律。

文明的規(guī)律就是強者駕馭弱者,智者管理“蠢貨”。出現“為什么”的原因,不過是有人在這方面表現出色,而有人則沒有做好。

我們并不能否認某些天才的存在,以及種族優(yōu)越的理論。對此我認為,智力的高低是一種現實,它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但是智力的較量說明不了全部。因為站在最高位置的贏家,有時總是一些智力平平的家伙。他們可能連大學都沒有畢業(yè),有些人甚至沒有讀過中學;還有些掌握權柄的人則出身于貧民窟,從小便被視作愚蠢的笨蛋,活在人們鄙視的眼神和壓抑的氛圍中。

但他們在某一天成功地知道了“如何成功”,而不是去跟別人比拼“怎樣看起來有更高的智力”。

贏家通過洗腦來建立屬于他的可控秩序,然后去控制他的組織效率,利用人們的智慧或體力為他賺錢,提供服務。這不是智力問題,而關乎視野和認識!

“洗腦”又分為不同的幾個層次,它像一切事物一樣,有低級、中級和高級的差別。這其中,最差的洗腦是強制驅使,有些人使用拙劣的手法強迫人們忘記內心認為正確的東西,接受他所信奉的內容。我們很難相信,一家運用嚴厲的懲罰制度和讓人窒息的工作節(jié)奏的公司,會讓它的員工真心信服。

如果我要為你列舉二戰(zhàn)的一些事例,你定會第一時間想到日本與美國的巨大差別,為自由而戰(zhàn)和為天皇而戰(zhàn)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將信仰種植在人的心中和冠以國家圣戰(zhàn)的名義,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殘酷的硫磺島戰(zhàn)役中,一名美軍士兵在日記中鼓勵自己戰(zhàn)勝對死亡的恐懼:“我知道這很難,但我知道它是對的。”相比之下,日本士兵采取死亡沖鋒時的矛盾心情,在電影《硫磺島來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想活,可我不得不去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