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敗再敗,只得親自出征,并發(fā)誓要舍命疆場。毛澤東面對十倍于己的頑敵,從容調(diào)兵,大打磨盤戰(zhàn),屢出奇招、險招,終于跳出了蔣介石精心設計的“黃陂總決戰(zhàn)”包圍圈,在千里回師的大運動中逐一殲敵。
第二次反“圍剿”剛結(jié)束不足一月,蔣介石又迅速發(fā)動了更大規(guī)模的第三次“圍剿”。這時蔣介石內(nèi)心著實異常吃驚,萬分焦慮。在檢討之余,他認為前兩次都是地方實力派的部隊,尚非嫡系,而且本人也沒有親臨前線,只在后方謀劃指揮。這一次他下了狠心,動用嫡系,親自掛帥。
6月6日,蔣介石發(fā)表《告全國將士書》,口口聲聲要“戒除內(nèi)亂”,“剿滅赤匪”,并且信誓旦旦地宣稱:“幸而完此夙望,應當解甲歸田”,否則,將“舍命疆場”。
1931年6月21日,蔣介石親自坐鎮(zhèn)南昌,擔任圍剿軍總司令,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并聘請了英、日、德等國的軍事顧問隨軍參與策劃。
這次蔣介石把他的嫡系部隊5個師調(diào)到江西,作為圍剿軍的主力,連同原有的和新調(diào)來的非嫡系部隊,總兵力達23個師又3個旅,還有5個航空兵隊,共30萬人。
蔣介石憑靠其占壓倒優(yōu)勢的兵力,復又采取“長驅(qū)直入”的打法,但主體兵法卻是“審視布陣”。他的具體部署是:以左右兩翼集團軍向紅軍進攻。為了急于求勝,他企圖首先尋求與紅一方面軍主力決戰(zhàn),壓迫紅一方面軍于贛江地區(qū)而殲滅之。等把紅一方面軍主力消滅之后,再一舉摧毀紅軍根據(jù)地,并進行深入清剿。
而這時的紅軍呢?剛經(jīng)過第二次反“圍剿”的連續(xù)作戰(zhàn),還沒有緩過一口氣來。而且全軍只有3萬多兵力。
毛澤東雖然早已預見到蔣介石還要舉行第三次“圍剿”,但沒有料到會來得這么快。原以為敵人經(jīng)過第二次“圍剿”的慘敗,至少需要重整旗鼓,不可能馬上又組織新的進攻。所以尚未進行新的反“圍剿”準備,以致當敵人開始進攻時,紅軍還處于分散狀態(tài)。
毛澤東倉促上陣,但依然從容不迫,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調(diào)兵遣將,布陣迎敵。毛澤東在會議上分析了局勢,認為紅軍的數(shù)量僅敵人的十分之一,裝備更無法同敵人比,若要硬打,只能意味著雞蛋碰石頭。面對部署嚴實,氣勢兇悍的合圍之敵,毛澤東決定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同時還作了一些補充,即“主動穿插,疲勞敵人,避敵主力,打其虛弱”。即兵法上所說的“磨盤戰(zhàn)術”。
由于考慮到敵人的迅速推進,并且逐步深入我蘇區(qū)前部地區(qū),紅軍主力向贛南蘇區(qū)前部和腹部集中已來不及,毛澤東當機立斷,決定紅軍向贛南后部集中。
7月10日,毛澤東率總前委和總部人員從建寧出發(fā)。雖然是7月烈日當空,毛澤東卻依然步態(tài)從容,有時還邊走邊看書,上山也不騎馬,率軍向瑞金結(jié)集。
毛澤東一到瑞金壬田寨,就得知敵人已進入蘇區(qū),正在急于尋找紅軍主力作戰(zhàn)。他當即決定因勢利導,再讓敵人深入到贛南底部,然后再插回敵人后方,打其空虛之處。于是,紅軍又繼續(xù)大踏步地退卻。28日,到達了江西興國的高興圩地區(qū),總行程千里,完成了回師集中的戰(zhàn)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