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我想先解釋一下:為什么在我寫的神話故事里,神的名字都那么亂?一會兒用羅馬名字,一會兒用希臘名字。
沒有啦!造成混亂是有原因的,比如維納斯,這是她的羅馬名字,或者說這是她在羅馬神話中的名字,這算是家喻戶曉的了。但她的希臘名—阿佛洛狄忒呢,讀起來就有點拗口(說實話,還有個字我根本就不認識)。
那么,如果完全按照羅馬神話來呢?好像也不對。
再舉個例子:雅典娜,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移民日本后改名為“紗織”)這其實不重要,我要說的是,雅典娜其實是她的希臘名字,而她的羅馬名字叫密涅瓦。許多朋友也許聽都沒聽過,而且雅典娜這個名字聽著就有“神范兒”,密涅瓦算什么破名字?50米外偶遇她都不好意思喊出來。
為了不搞混,我本來想干脆用他們的“職稱”稱呼他們,后來發(fā)現(xiàn)那也不行。因為奧林匹斯山(神界)的人手不夠,幾乎每個神都身兼數(shù)職,這樣只會越搞越亂。所以,我最終采用“優(yōu)勝劣汰”法:每當聊到一個新角色時,我會把兩個名字都寫出來,然后在后面的文章里選用比較有名的那一個。畢竟我這東西是給大家看著玩兒的,如果你硬要把它當作復習迎考的教材,那不及格的風險可能會有些大。因此也請各位看官不要太過于糾結名字,名字可能有所不同,但事情“翻來覆去”就那么幾件,就當是他們用的外文名字好了。
比方說,如果提到Edison這個名字,我們可能會先想到“陳導演”而不是“電燈泡之父”。因為他在中國的名字叫愛迪生。
好吧,瞎扯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