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潛意識中的現(xiàn)狀傾向 (1)

發(fā)現(xiàn)更強大的自己 作者:羅賓斯


我們潛意識的另一個傾向則與害怕失去和維持現(xiàn)狀有關。心理學家研究了該傾向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并為之起了很多不同的名稱——獲得效應、損失回避、假確定性偏見——但歸根結底,它們說的都是同一個事實,即人們討厭失去。我們往往執(zhí)著于已擁有的,不管付出什么代價,都要將其牢牢抓住。

研究表明,這是人類的通病,一旦得到了某個事物,你就會在腦中人為地夸大它的價值,就好像那句俗語所說“一鳥在手,勝于雙鳥在林”,實際上可能比這還夸張,一旦手中有了這只鳥,你就會堅定不移地相信它比周圍所有的鳥都好,不管有多少反證都無濟于事,這就是最終定論。凡是從一堆長得差不多的小狗中挑出自認為特別的一只來領養(yǎng)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么。

商品的試用和打折手段就是利用了這一傾向來取得更好的銷量。先將商品置于你的手中,一旦你開始感到自己擁有此商品,就免不了愿意付出更高的價錢買下它,以防它被收回。已經有一個接一個的實驗證明,我們確實在這方面總栽跟頭。這還不僅限于具體的事物,我們同樣不愿意放棄我們的生活方式、常軌習慣,甚至是讓我們痛苦無比的一段感情。

你瞧,當我們深層次地挖掘隱藏在這些傾向背后的情感時,就會發(fā)現(xiàn),損失回避和獲得效應其實與我們所擁有的事物無關,而是關系到我們對失去的感受。我們都討厭失去,所以我們會竭力去回避失去某物的感受。這種固有的思維傾向非常強大,它讓我們帶著偏見來審視這個世界。

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會給本來并不在乎的東西添加很多額外的價值,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留住它。只要它是你的,你就會對其異常執(zhí)著,甚至不惜付出更多來保住它。

只因為它是你的,你便將它想得超級有價值,要想讓你放棄就得花費更多的金錢和勸說。事實證明,人們習慣于反復作出同樣的選擇,只因為太害怕失去。

問題是,當你夸大你所擁有事物的價值時——不管是寵物、汽車、工作,還是情感生活——你都已不知不覺地開始抵抗任何可能讓你失去這些的變化。因此,每當需要作出改變時,你的動力就會受到阻撓,你的視線就會被蒙蔽,因為任何變化都需要作出一些犧牲,這時你就必須仔細考量自己擁有的一切——不管是具體的事物,或是生活方式,還是一種感受——然后將之放棄。

如果你有嚴重的“現(xiàn)狀傾向”癥狀,你便尤其不情愿作出犧牲。不管因此得到的回報是什么,放棄任何事情都會讓你感覺不對。你的大腦會尖叫:“別去冒這個險!別放棄任何你擁有的東西!”

但我在這里告訴你,這些只是被扭曲的感覺,完全是不合理的偏見。你要明白,你對變化的回避是錯誤的,只是慣性思維而已。

我每天都看到在不同情境下卻上演著相同的一幕:人們費盡心力維持現(xiàn)狀,哪怕這現(xiàn)狀他們已無法忍受。就好比你拼命想要減肥,但每次一有好吃的,你又控制不住,總會飽餐一頓。事實上,你為維持現(xiàn)狀所作的努力往往比你作出改變所需的還要多。檢查一下自己的言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這樣的“現(xiàn)狀傾向”,而且你還特固執(zhí),不聽從別人的建議,是個徹頭徹尾不愿作出改變的人。

我的廣播節(jié)目至少每周就能接到一個婚姻陷入僵局而來尋求建議的電話。一直以來,我都能從各個年齡層的男女口中聽到同一種抱怨,我稱之為“室友綜合征”,而羅伯特·賴克在他的《余震(After Shock)》一書中稱此為“雙收入,無性事” (double-income no sex,也作DINS丁斯<譯注:區(qū)別于DINK丁克>)。不管名字叫做什么,這都是當今情感生活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