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8)

虎部隊:國民黨抗日王牌七十四軍 作者:關河五十州


握別時,童剛對同學說:“等打完勝仗回來再見?!钡撬麤]有能夠實現這個承諾,在夜戰(zhàn)中童剛頭部中彈,不幸以身殉國。

即便不主動出擊,一動不動地呆在家里防守也不是一件樂事。由于處于濱海地區(qū),水位比較高,地面下挖一米就可以見到水,往后挖得越深,坑里的積水越多,士兵們的雙腳只能長時間浸泡在渾濁的泥水里。同時為了防空,很多陣地上白天都不能生火做飯,只能依靠后方送來的飯菜,在晚上吃一頓。碰到運氣不好,送飯菜的后勤人員在半途中就連人帶物被炸光了,那樣的話,就連晚飯也沒得吃了,要想不餓死,便唯有用身邊有限的炒米和積水來充饑裹腹。

“仗打得苦啊?!痹谖迨藥熑未鸂I長的吳亞夫記不清待在壕溝里的那段時間是怎么熬過來的,他只知道密密麻麻的炮彈連續(xù)不斷地從頭頂呼呼地飛過去,爆炸聲震耳欲聾。

被掩蓋在死亡暴雨之下的中國軍人并未被艱難困苦所嚇倒,當日軍停止炮擊,用步兵發(fā)動進攻時,迎接他們的仍然是猛烈的機步槍子彈,沒有一支中國軍隊主動選擇從關鍵位置后退。

截至9月9日,登陸長江南岸的兩個日軍師團因傷亡慘重,已無力再發(fā)動進攻。日本統(tǒng)帥部被迫再次增兵,隨著援兵的到來,正面日軍重新變得活躍起來。在兩次進攻五十一師駐守的施相公廟陣地未果后,他們又采用步車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方式,將矛頭對準了五十八師。

作為甲種師,五十八師在中國軍隊中的火力配備算是不錯的,從山野炮到迫擊炮、平射炮都有,盡管數量不多,但若用到戰(zhàn)斗中去,作用已是不小。五十八師進入陣地時,當地居民還有很多沒有撤走,知道部隊要部署炮兵陣地,老百姓不僅主動拆掉自己的住房,為炮彈清除射界,還找來大棚、麻袋之類的東西,搭在挖好的戰(zhàn)壕上面做掩護。

日軍往上一攻,五十八師立即組織炮火集中轟擊。那天剛下過雨,雨后泥濘,日軍爬蟲一樣的坦克大多陷在泥里,失去掩護的步兵被炸了個昏天黑地。五十八師趁勢沖殺,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喊殺聲一時響徹天地。

要說白刃肉搏,恐怕列強中沒有哪個國家有日本那么重視。就連卡爾遜都知道,拼刺刀一直是日本步兵最拿手、最擅長的。除了對士兵普遍實施高強度訓練外,日本三八式步槍(即“三八大蓋”)幾乎就是為此而量身定做。它的槍身既長重量還輕,俗話說得好,一寸長一寸強,這讓日本兵在拼刺中大占上風。另外,“三八大蓋”所配裝的刺刀鋼口質量也極高。二戰(zhàn)期間有人對各國所裝備的主力步槍刺刀進行過對比試驗,結論是“三八大蓋”的刺刀鋼度最好,是試驗中唯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

可是淞滬戰(zhàn)場上的肉搏戰(zhàn),并沒有出現日軍全面占優(yōu)的情況,反而常常被中國兵用刺刀趕著倒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早到上海參戰(zhàn)的中國部隊多為主力精銳,不少老兵都具備比較熟練的拼刺技術。其次,日軍腳穿卡爾遜那樣的皮靴,要是走在公路上,自然可以起到保護腳的作用,但如果是在水塘縱橫的泥巴路上跑來跑去,則又不一樣,稍不留意,靴子就會陷到泥里去。相比之下,穿布鞋、草鞋乃至光著腳的中國士兵在反應上還要靈活快捷得多。

在機械式的白刃戰(zhàn)訓練中,日本兵已經養(yǎng)成習慣,拼刺時必要先卸下子彈,然后再一心一意地進行格斗。中國軍隊沒有這么程序化,按照內戰(zhàn)的經驗,士兵們在端著刺刀沖上去之前,通常都會甩一排手榴彈??蓜e小看了這排手榴彈,它們即便不能夠把面前的日本兵給提前終結掉,也會在接下來的格斗中影響對方技術動作的發(fā)揮。

卡爾遜觀察后,深感“日本步兵在白刃格斗中的劣勢令人驚訝”。 五十八師正是通過肉搏戰(zhàn)擊退了日軍,打掃戰(zhàn)場時,該師繳獲了一面日軍聯隊隊旗以及相當多的軍用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